溫哥華的月亮

溫哥華的月亮

這本小說「溫哥華的月亮」是我不久前在讀冊上買的,一個下午就忍不住全看完它。

我希望自己能看得慢一點,因為想像情節更過癮,像在看三級片,但又不怕被人發現,特別是偷情捉姦的那部份,我讀了十遍也不厭倦啊!

 

溫哥華的月亮

 

網路上已有幾位朋友分享讀本書的感想,多半是關於移民者在國外矛盾的心情。在國外社會,許多移民華人就像局外人,什麼都看不懂也不想花時間看,在社會上能參與的事務極少,而且通常除了少數家底很厚的有錢人外,普通人海外謀生實屬不易,最後淪落貧窮。

書裡描述在溫哥華的華人圈裡,棄婦、怨婦、活寡婦很多, 原因是在當地工作機會有限,移民之後的家庭,無法在當地謀生的男人,只好回到台灣吃人頭路,夫妻長期分隔兩地,老公每個月匯錢給溫哥華的老婆小孩用。根據本書和個人見解,我想通常會有幾個定律:

1.通常男人在台灣「至少」要月入十萬以上。
2.就算薪水全部匯給國外的老婆小孩花用,還是會被嫌少。
3.男人無法失去台灣的工作,因為他是老婆小孩的提款機。於是人到中年,有假不敢放,所以和家人團聚更少了,在公司裡不敢犯錯,戰戰兢兢壓力頗大,家庭又不在身邊,無人慰安和燒飯,見不到小孩,自然也感受不到孩子成長的喜悅,也就是男人平日努力工作,但卻無任何精神層面的回報。

基本上這樣算計一下,就知道這種婚姻凶多吉少。但是很多意志堅定的女人一出了國,寧願犧牲老公,仍然不願意搬回台灣。因為,她們都是為了小孩的教育啊!這種心情我懂的。

事實上,初到國外的台灣人,應該會覺得當地環境比台灣好很多。你出門不會看到髒亂的騎樓,水泥叢林也只限於少數區域,市郊普通的住宅,可能就比陽明山的別墅還要豪華。許多隨家庭移民的台灣女人,因為人生規劃、專業及語文的問題,她在國外本來就找不到工作,於是也就順理成章的不用工作,通常都會住個大房子,因為國外獨門獨院的房子,還都比台灣的鴿子籠便宜呢!因此在從外表看來,住在環境優雅的豪宅裡、不用工作、戶頭裡永遠有錢,而且也沒有婆媽妯娌親戚等要敷衍,久久回台灣一次,連鮮少受自己回饋的父母,都還會當你是客人招待你呢!雖然內心有時空虛,但只要現實的舒適能一直持續,內心的空虛總是有辦法排解的。

網路上已經有的三篇心得,著重在移民心理,婚姻問題,但我覺得這本書還有演出女人的成長,書裡演出了幾個中年婦女的樣版如下:

第一女主角劉嘉琦,本來在台灣是個典型的白領乖乖牌,大學畢業進入金融機構上班,和同班同學結了婚又生小孩。然後在90年代初期學別人移民溫哥華。本來帶了三十萬加幣認為可以穩當渡日,但是在台灣的股票慘賠,一家人在加拿大又找不到工作,劉嘉琦開始作幫傭,老公去超市賣魚,夫妻倆做著勞力工作,但又怕被富裕的華人朋友認出來嘲笑。

第二女主角亞曼達,就是為了小孩教育而犧牲自己的偉大母親。作者杜修蘭長得有氣質,但說起話來很厲害,書中有幾句犀利的話,一語就道破這種女人的矛盾:

疑問1:「女為悅己者容,我花錢買衣服、整容也是為了讓我老公有面子,男人不就愛漂亮女人嗎?」
正解:如果妳認為男人就是愛漂亮女人,於是把全部心力資源都投注在外表上,只為了讓男人持續愛她、供養她。 她的外表雖然很時尚,但她的內在卻像古代女人一樣迂腐。

疑問2:「我為這個家,為了孩子犧牲了我的青春耶!我老公照顧我一輩子,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正解:其實妳就算沒結婚,沒生小孩,妳的青春還是會消逝,妳還是會變老。

不過,我覺得男人娶到這種瘋狂打扮、不做家事、不煮飯不關心小孩,極度自我中心的女人,也是他自找的。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有一好沒兩好,有些特質天生就是互斥的,美女無美德很正常,因為美女想做什麼都比人方便,自然不用太努力培養能力和砥礪心性。 男人想娶個美女,擺在家裡觀賞或出門都有面子,那就要接受她的缺點嘛!

 女人想嫁有錢人也是一樣,想要老公有錢,那他努力賺錢的過程中就沒時間陪妳,沒有陪伴和了解,自然就沒有建立感情基礎的機會。等他賺到錢之後,又有太多女人想要他的錢,要多年輕有多輕,罩杯要多大有多大。而大家都是普通人而已,妳自己也是,所以不須期待男人能不受誘惑。




 

 第三女主角姚黛琳, 是個知性、多才多藝又能幹的母親。但這不能為她帶來滿足和快樂,也不能代表她的道德標準會比較高。有些女人信仰「外在美」,不論幾歲,永遠在弄她那張臉和身體,為的是吸引別人的注意,讓同性羨嫉,讓異性死心塌地的供你壓榨;雖然姚黛琳用才藝、知識和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內在美」吸引注意,但目的仍然相同。也許,女人永遠就是這麼被動的生物,不論她們竭盡心思追求的是外表或內在,最後追求的都是一樣的結果,她們永遠待價而沽,等待別人施捨她愛情和物質。 

這本書對於曾在國外生活、社交,或是懷抱著移民夢的人眼中讀來特別有感。通常人出了國,他和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親戚都斷了來往。在國外必須要重新建立朋友圈,但往往會發現很困難。因為身邊大多數的人,都是和你文化語言不同的白人,人自然會找語言文化相近的台灣人做朋友,但是偏偏週圍的台灣人有限。有些人,當你在台灣的時候,是不會想和他做朋友的,但到了國外卻沒選擇,不想沒朋友,就只能忍耐或是改變自己。另外許多移民的人多半是三四十歲的中年人,自己也處在危機中,那時人對自己的能力、事業和財產多寡特別焦慮,見到和你狀況相近的家庭,就會忍不住一直比較,因此更增加交朋友的困難。

PodCut Coffee Pod Recycle Nespresso 咖啡膠囊回收器
PodCut™ - Nespresso 咖啡膠囊回收神器
部落格公告:我們有 Podcast。也有 出書


加入 facebook 粉絲團 = 支持我們更好的創作!!!




Author: 廚餘嫂

正職為遊樂園鬼屋演員(派遣工);興趣:跑步、彈鋼琴、騎重機;喜歡瑞奇馬汀的每首歌;喜歡的書籍是道德經及猛男寫真集。2020年之後,終於發現了自己一生的使命-收集與發酵廚餘。

有什麼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