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可以放寒暑假,勞基法規定上班也有特休假,但婚姻中的男女為何不行?在家裡生活,你想安靜時不能安靜,想休息時不能休息,想工作時又不能工作。要維持一個家,雙方都得要不斷投入勞力跟意志力來克服,勉強自己達成一個接一個的任務,但為何婚姻沒有像工作或上學一樣,在現代社會中發展出「休假」的制度呢?

一是為了照顧小孩,因為小孩一週七天、一天24小時都要有人看管,如果沒有其他人幫忙,其中一方去放假,另一方就要獨自承擔;二是這樣的生活很拘束,雙方都努力想維持現狀,拘束到很容易出軌。所以才會聽到有人偷吃完,又說自己噁心。其實,被限制久了,人多少會想換種感覺,放縱一下,但要真正擺脫婚姻的枷鎖,在這個社會上,你得要付出不小代價,如果只是為了短暫的歡樂,好像又不值得。
這本書的故事是發生在韓國。作者是老婆,結婚四年,育有一子。就算雙方都很努力在盡自己義務,但是最後演變成夫妻一說話就吵,直到無法住在一起。作者的老公扛著家計,工作付房貸,女方除了接送一個孩子上幼兒園、買菜煮飯與家事之外,並沒有其他工作,而且老公週末的時候,從煮飯、打掃到陪孩子都會主動做。但作者說,她在家裡仍然覺得很累,並不是兩人婚前不了解彼此,不愛對方,而是最後就變成了這樣,也不知道為什麼。
作者的累並不完全是體力上的,而是由於精神與心靈沒有被滿足到,婚姻中,雙方的差異會不斷出現,就這麼橫在你眼前,再怎麼體貼的另一半,跟你都是不同的人,他的生活習慣與想法都跟妳不同,一旦前面二項沒抓到要領,又因為要顧小孩,任何一方都不能隨便離開家裡,你心情不好時,想要找個地方冷靜一下都不行!你一旦出門,把小孩跟對方留在家裡,又是給他造成壓力,回來大家可能會更糟。所以,最後大家都被綁在一起,就很容易吵架,吵架正是吸走人能量的無底洞。

只有當妳不得不被綁在一起時,女人的獨立與工作才會顯現出價值。雙方獨立會產生尊重,這是看不見的保護膜,能隔開兩人的界線,斷開「沒有安全感的依賴」與「病態的期待」。如果結婚只是兩個獨立的人一起生活,那在對方不了解你的時候,至少一份「妳喜歡」的工作,投入之後多少會讓妳看見自己的能力與價值。而且妳工作賺錢,就能花自己的錢,請人來幫妳分擔家事,至少心情不好時,還能遠離家庭,與老公孩子小別幾天,減少摩擦。
作者結婚前工作能力不錯,還獨力買了房子。在五年的家庭生活裡,也曾想要返回職場,但是除了外在環境困難,老公也自然不支持她,因為太太工作,會造成老公要支援家務跟孩子,就無法加班。如果不想造成麻煩,如請鐘點保母跟拜託家中長輩,家庭主婦一天平均只有6個小時可以工作,正職工作至少都要8小時,不時還要加班,用想的會覺得左支右絀。若是想要重新開始建立一套兼職工作的模式,一開始都會很困難,要付出與收入不成比例的時間。此時一直在職場工作,有穩定收入的老公就會說酸話,比方說「賺那幾千元也算是工作嗎?不要搞得全家這麼辛苦了!」即使是要自己創業,一天只能工作六小時,也不可能讓你創業成功。
兩個人吵架,沒辦法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但又不敢離婚,因為不知小孩會怎麼想,怕毀他一生。最後女方把孩子留給老公跟公婆照顧,自己只有三萬元台幣就搬出家門,最重要的就是養活她自己,她到處演講、寫作、到新創公司當免費員工等,嘗試各種求生的管道。只有週末才會跟孩子一起過。這是他們的「休婚」模式。好處是兩個人都過著單身生活,也可以跟小孩說你還是有爸爸媽媽,只是沒有住在一起而已。

作者的對家庭的有限體驗跟我很像。當然有幸福的時刻,但是我在家裡,警戒的時間還更長。我並不是不願意為家庭投入勞力與時間,我只是有時也想要休息而已。
比方說,上週全家人搭了十四個小時的飛機,小孩要求沒停過,叫了幾百次媽媽媽媽。下了飛機踏進家門,我看到出門前擺爛的家,擺爛是因為一次只能處理一件事情,全家出門二週是大事,自然就沒整理。我在飛機上嚴重扭曲的肢體與作息,兩個孩子下了飛機也沒在累,馬上跑跳鬧的發功,此時我覺得自己沒救了,我的理智只夠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沒辦法做任何事。但我知道,我只要躺著睡一覺,睡一覺就會變好了。但是此時卻要擔心「家人」的觀感,如果我這時不顧一切去睡覺,跟我一樣累的老公獨自應付兩個孩子,他會怎麼想?或是小孩發現我一個人在床上,是否又會來破壞我的好事?我要怎麼辦,才能化解危機而且不要生氣,導致心情變更差?或是老公是否真的很無助,才叫他們來找我?雖然我們都已經儘量不要叫對方做事,但是我家已在我的潛意識裡發展成一個工場,你總有累到什麼都無法做的時候,但就是不能休息。
很神奇的是,晚上到了孩子去睡之後,我才開始有了想要整理跟吃東西的欲望,覺得現在安全了,我可以休息,有辦法整理收拾家裡,可以開始復原。

而沉默,又會帶著我們的婚姻往哪去呢?每天只有到睡前的五分鐘,我才真的有心情跟我老公說幾句話。幾年下來,已經發展到孩子在家、醒著,我的感覺就像上班,你上班講無關的事就是摸魚,除了必須溝通的事,如老公你幾點回家,路上幫忙買牛奶雞蛋之類的,我們幾乎不會說話。只要被孩子發現我們在講話,馬上故意衝過來大吼大叫的要參一咖,這會讓我們很生氣。因為心裡總是預期談話不會成功。久了之後,我們與伴侶說話的欲望還真的消失了,越少講話,兩個人的生活越沒交集。以前我認為大人離婚都是They的錯,不過,我現在開始思考另一種可能性:「大人想要離開這個家(只是為了不發瘋),或許小孩也有一部份責任吧!」我會重新開始寫部落格,多少也是希望我老公幾年後看到我寫的東西,能為我倆這段無聲時光,留住一點回憶。
我老公光是聽到這女的自己出去住,把孩子留給老公跟公婆帶,馬上就很憤慨,說這算什麼?不過事情不能只看表面,想想這老婆面對的是一個人最深層的恐懼-「獨立性」,說她是在追尋「我是誰」也可以。很多家庭主婦整天喊著想要去工作,但從來不會真正踏出那一步,至少她做了。如果她的婚姻暫時的挫敗,是由於人格缺陷,那她藉由追求的過程,提升她的人格到另一個層次,來挽救她的婚姻,也是有可能的。家庭本來就是讓每個人安心成長的地方,就算沒有金山銀山,只要能讓想成長的人滿足他的需求,那這個家就是發揮功能。況且週末孩子歸老婆帶,老公還能去渡週末呢!
最後她休婚的結果是什麼呢?請大家自己去買書來看吧!

很有感覺的一段話
沉默,又會帶著我們的婚姻往哪去呢?每天只有到睡前的五分鐘,我才真的有心情跟我老公說幾句話。幾年下來,已經發展到孩子在家、醒著,我的感覺就像上班,你上班講無關的事就是摸魚,除了必須溝通的事,如老公你幾點回家,路上幫忙買牛奶雞蛋之類的,我們幾乎不會說話。只要被孩子發現我們在講話,馬上故意衝過來大吼大叫的要參一咖,這會讓我們很生氣。因為心裡總是預期談話不會成功。久了之後,我們與伴侶說話的欲望還真的消失了,越少講話,兩個人的生活越沒交集。以前我認為大人離婚都是They的錯,不過,我現在開始思考另一種可能性:「大人想要離開這個家(只是為了不發瘋),或許小孩也有一部份責任吧!」我會重新開始寫部落格,多少也是希望我老公幾年後看到我寫的東西,能為我倆這段無聲時光,留住一點回憶。
版主寫中了我的心情,版主加油,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