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分鐘熱度部落格在此聲明:(1)文中所述產品相當優良,標題圖片打一個大叉,是為了凸顯本文雞蛋裡挑骨頭,專寫不要買的「理由」,充滿作者個人的偏見, 若有引用或描述錯誤,請留言告知,將予修正。(2)本文與任何廠商皆無關係,絕無任何「利益交換」或「置入性行銷」的意圖,純粹為個人心得分享。(3)若 文章直接或間接影響了讀者您的購買決定,照慣例,三分鐘熱度部落格與本文作者概不負責。
三分鐘熱度《不要買的理由》系列文章列表,快速連結:請點這裡
新聞圈是個很溫馨的地方,同行離職改行經營連鎖茶飲店,不忘做一則新聞幫她宣傳一下。
那天晚間剛好看到這則新聞,雖然茶飲店的品牌沒看得很清楚,立馬Google一下,也知道這叫「清玉」,當然這則新聞絕對不會是「清玉」的置入性行銷,因為我相信新聞圈是很有人情味的地方,結尾還有一位店長的朋友跳出來說「飲料店的毛利率很低,其實賺不多」,並且寄予無限的祝福,好真誠!我想不透這則報導的新聞價值在哪,但肯定是我程度低、看不穿。只是那清秀美麗的「前台視主播洪婉臻」店長,近來我多次拜訪該店,都無緣見到本人,只看到長相酷似的小姐,我猜是她妹。
從中部紅到北部的「清玉」的確有它的魅力,也難怪主播想轉行,「清玉」的招牌產品是依照「黃金比例」調配的「翡翠檸檬茶」,雖然中部已經熄火,回歸正常,但目前在台北排隊的場景,不輸當年的葡式蛋塔,現場買一杯等個7~10分鐘是很正常的事情,我還等過40分鐘以上的,而且還發生了件軼事。
話說那天去洪主播的店,知道要等30~40分鐘以上,拜託小妹飲料做好後打個電話通知我來拿,我去百貨吹冷氣先,小妹卻笑笑的說「電話壞了」無法打給我,這我明白,就跟網路常斷線一樣,做人要有同理心,我按下碼錶,提醒自己30分鐘後自取。但等到我到櫃檯拿的時候,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我看到一位小弟戴著安全帽,準備要去「外送」滿滿的兩大袋飲料,心想這量這麼大,起碼要半小時前就點(約莫和我同時),但電話壞掉如何接單呢?我猜他們用網路來接單,但是我在名片上找不到訂購的網址。
說多了,以下是我針對「黃金比例 翡翠檸檬茶」的幾點心得,給大家參考。
To buy or not to buy, that is your choice.
1. 「黃金比例」不該用在形容食物調理方式
在國中的美術課,我第一次學到「黃金比例」這詞,那是種自然的比例(詳情請點這裡),擁有這種比例的動、植物,看起來就是比較漂亮,在視覺上有優越性,希臘人發現的早,所以在某些建築上會使用,有時候「黃金比例」也會被用來形容女人的身材玲瓏有致,基本上這詞是用在形容視覺上的感受。
清玉把「黃金比例」用來形容自家的飲料「翡翠檸檬茶」,聽起來很新鮮,但味覺上的「黃金比例」根本沒有具體標準,其實它不過就是「特調」嘛,應予糾正!
2. 「黃金比例」我喝起來感覺有點甜
有點不好意思講,我第一次點「黃金比例 翡翠檸檬茶」的時候,我好興奮,期待「黃金比例」的夢幻的口感,以及檸檬酸酸甜甜的味道能讓我重溫初戀的感覺,整間店飄著檸檬香,跟當年排隊吃葡式蛋塔的感覺很像。
經過漫長等待,大約是10分鐘那麼久,拿到手後咻地把吸管嘟進封膜、大口吸、含在口裡、細細品味,沒馬上吞下,希望讓每一處味蕾都能好好品嘗,除了檸檬外,的確嘗到有微微的蔗糖味,但是整體對我而言就是「過甜」,我還是喜歡可以自己調整甜度、冰量。
至於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說「超甜!一杯清玉超夯招牌『黃金比例』相當22顆方糖」,我是覺得有點誇張,而且他們用的「糖度計」是依照光的折射角度來作衡量,水中的任何雜質都有可能影響最後得結果,聽聽就算了。
4. 「黃金比例」我喝起來有點冰
「黃金比例」的一大特點就把飲料連同冰塊一起放到果汁機裡打,直到把冰塊打成小碎冰為止,我懷疑那冰塊因為被打碎了,可吸熱的表面積變大,導致飲料喝起來比放正常冰塊的飲料還要冰一點點,純屬推測,總之,我喝起來覺得蠻冰的。體質虛寒的朋友,別輕易嘗試。
5. 大家都點「黃金比例」店家才好製作
有了上次的經驗,第二次購買「翡翠檸檬茶」的時候,我希望可以不要那麼甜,但是不管我怎麼指示:三分糖、去冰…之類的,小姐總是告誡我:「我們的黃金比例最好喝、冰塊都打成小碎冰喔…」結果當然就是接受她的建議,買了黃金比例。我猜誘導消費者選擇「黃金比例」是因為這樣可以簡化作業的流程,減少客制化所增加的成本,後台只需要一直猛作「黃金比例」即可。
6. 飲料怎麼調才好喝,自己最知道
當年阿斯巴甜(代糖)出現時,百事可樂就想找出最佳的比例來做「健怡百事可樂」,後來請了哈佛畢業的默斯克韋茲博士(DR. Howard Moskowitz)當顧問,博士發現根本沒有「唯一」的最佳比例,而是有「好多種」最佳比例,這發現對於食品工業而言是大革新,也造就同一產品、多種口味的普遍策略,民眾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味道和口感(詳情請看下方 TED Talk『葛拉威爾談義大利麵醬』)。
台灣手搖杯進步到可以自由調整甜度、冰量,正是因為每個人對於「最佳飲料」的定義都不一樣,正是博士所講的!今天A小姐MC來想要「去冰」,明天B先生下午血糖降低想要喝「全糖」,這都有可能,因人製作飲料才是王道,「黃金比例」想要用一種口味來迎合所有的人,這在學理上已經被驗證過是不可行的。
7. 又不是「有機茶」,幹嘛說人家有機菜生蟲?
「清玉」的名片上印著「有機菜生菜蟲 好糖生螞蟻」,第一眼看到時我以為他們的茶葉是「有機」的,嚇死了!後來店員告訴我,其實他們的茶只是做「農藥殘留」檢查而已,並不是真的有機茶。那只是個口號,想表達他們的東西都很新鮮、品質很好的意思。
奇怪,這兩句行銷口號,既不是用來宣傳自己是用有機茶,然後又說有機的菜有蟲,既看不出它能達成行銷的目的,沒事又得罪個有機菜農幹嘛?品牌最重要是行銷,是形象,明明是「人文茶飲」,但怎麼會講出些詭異的句子呢?應該找個形象顧問了。
結論
「黃金比例 翡翠檸檬茶」非常好喝,除了對我而言過甜、過冰、等太久、沒辦法客制化、電話壞掉無法通知客人取餐之外,我喜歡那清爽的檸檬香,以及淡淡的蔗糖味,而且他們把冰塊都打碎了,所以讓整杯從頭喝到尾,味道幾乎沒什麼改變,外面手搖杯的競爭如此激烈,受益的絕對是消費者!
清玉吸引的不只是消費者,還有許多人想要爭取加盟的機會,也讓它榮登最貴的加盟飲料事業,加盟金高達台幣200萬元,而且加盟主得在35歲以下。奉勸要加盟的人,得仔細評估才好,想一下「黃金比例 翡翠檸檬茶」會不會變成當年的葡式蛋塔,而且冬天快到了,那才是飲料店見真章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