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心情格外輕鬆。可能是初級的語言課上完了,刻意放慢腳步,忍耐著不要把課本一口氣讀完,並不是我熱愛學習,只是因為自己的大腦,已經失去了控制步調的能力。

我聽西藏按摩師的建議,選在每天下午要接孩子回家前,先花十五分鐘冥想,每週不論刮風下雨,至少要跑兩次步。希望跟身心科醫生講的一樣,這些身心失調的症狀,只是在告訴妳人生要進入下一個階段-中年,所以你不能再像年輕時一樣狂,喜歡吃什麼就狂吃,想把什麼事做好就狂做。
幾個月前,終於熬到了孩子們都上幼兒園,本以為我就要出運了,結果卻發現這五、六年來的大亂鬥之後,腦中總是想著如何更有效率,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經年累月下來,現在總是感覺自己腦子停不下來,好像總有人在逼你,想要讓每一分每一秒都充份利用。到了晚上,都還覺得今天做得不夠多,一個不小心就引爆失眠。
只是失眠而已,就能讓每天都變成該死的一天。最早爆發的失眠,是從老公要帶著全家出國前開始的,那時恐攻像傳染病一樣,從一知道消息,我都每天早上五點才睡著。接著在家帶孩子,每天下午,小的午睡都還沒睡醒,我就要硬挖她起床去接大的放學,聽她一路哭鬧到學校。雖然我想提早女兒午睡時間,但白天要帶著女兒買菜,散步、煮飯、餵食,妳若要再強求一切都準時,只是給自己帶來更多痛苦而已。

這樣的生活,雖然只過了半年,但因為很怕自己白天精神不好,沒辦法應付兩個孩子吵鬧,或是疲倦時恍神,沒顧好孩子以致發生危險。累、緊張、又怕睡不好,結果真的睡不著。變成白天跟小孩奮戰,晚上跟睡眠奮戰,當時我發現自己的生命力好像迅速流失似的,連吃了好幾個月的安眠藥,沒多久之後,發現一顆安眠藥已經沒用了。還好女兒正好入學,不然我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
可能是日夜沒睡的日子也嚇到我老公了吧!週末的中午,老公可憐我煮飯辛苦,想說帶全家人上餐廳。坐在餐廳裡,小孩就是吵、吵、吵,搶位置,搶餐具,搶胡椒粉、搶菜單,好不容易點好菜,等著上菜時,看著兩個小孩在你旁邊繼續玩跟吵,忐忑等著他們又鬧出什麼來,怕旁人一嫌惡,我的玻璃心會再次粉碎。坐在餐廳裡,根本沒食慾也就算了,我腦中還常不自覺的會浮現電影裡的鏡頭:一些妓女上工時,雖然她旁邊的人很High,但她自己卻是面無表情,面對重複不斷、拒絕不了的難受,妳唯有讓自己無感,身體才能繼續工作。
有時候不禁懷疑,那些很熱衷小孩教養的媽媽,她們的內心,真的有這麼強大嗎?個人我很少在擔心小孩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子,至少在小孩三、五歲的時候,我還不需要擔心他十五歲時會怎樣,我比較擔心的是我自己,繼續這樣下去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一個月前,小孩放春假,老公再次發揮愛心,請了一整週假幫忙顧孩子,順便帶孩子出去玩,結果到了第四天去動物園,我就受不了了。從停車場走了快十分鐘,才走到買票口,一腳踏進動物園,感覺它的盡頭在千里之外。兩個孩子,又是要看不看,要走不走,找不能碰的東西玩,一看到冰淇淋的招牌就吵著要吃。老公花錢買票之後,一臉興奮研究地圖,想著要怎麼玩才能值回票價,最好一天看完所有的動物。我想起幾年前老公去動物園,他連蟑螂都要看的往事。終於走到大象區時,一呼吸又傳來糞味混著草味跟騷味,突然間我崩潰了,當場好像失去活著的勇氣。

回到家之後,感覺胸悶,腿軟,想不到一件能讓我還原的東西,這時不知為何拿起Kindle,無意識的打進的關鍵字,還是Stay-at-Home Mom,雖然常常在打這個字搜尋,但是卻是第一次跳出這本書。看到這個封面,突然間,淚水滋潤了久旱的雙眼:I am Failing at this thing called Home.

我想這是天意吧,這不正是一直卡在我喉嚨,喘不過氣,也喊不出口的那句話嗎?作者是個有四個小孩的美國家庭主婦,她唯一的工作是在星巴克當過店長。這本書,像在我心裡最底層,放了一個軟墊,就算妳再次摔下去,也會摔到這個軟墊上。家庭主婦,首先,妳每天睜開眼睛,出現在妳的工作崗位上,妳需要勇氣,勇氣讓妳維持這個家的功能,讓妳能照顧孩子。這本書雖然不是新知,但每天花一點時間慢讀,好像讓我的腰桿一天比一天結實一點。孩子每長大一天,我就向成功推進了一步。我這個下人,還是不要再跟他們鬥了,孩子如果吵,我就把自己想像成一台「機器人保母」,不會生氣,不會受挫、也不需要尊重,我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來呵護我的信心,堅信我身上揹負偉大任務,堅信問題有一天會自己消失。
雖然,很多問題看似剪不斷,但是答案卻往往很簡單,這就是人生呀!我發現自己腦中常出現奇怪畫面,比方說坐在餐廳吃飯,腦中想的卻是妓女,不知道自己是發生了什麼事?後來在法國工作的芭芭拉說,她每年必要放個30天假出去玩,她說不放假的話,她的工作的生產力會一直下降。她的話點醒了我。其實當兩個小孩的老母,維持一個家運作,是個需要創造力的工作,每天接小孩的賤招,每天忍耐、放下憤怒。當老木這五年,根本沒有放假過,停不下,靜不了,我覺得自己越來越沒勁,但是卻想不到能把小孩交給誰,自己去找個地方渡假。不過芭芭拉說「放假」的事,突然使我釋懷了,其實我應該不是生病,只是沒有每年放假三十天而已。
「放假」是真的不敢想。我腦中浮現求爺告奶的,請老人家幫忙看孩子幾天,接著渡完假回家,孩子照樣不甩你,照樣整天爽吵,把孩子丟給老人家,玩完回家,內疚的我,還得要讓自己看起來很禪,才對得起大家。西藏按摩師說:「如果妳為了達到某個結果而去做某件事,就算得到結果,所得到的快樂,也是很短暫的。」
突然,她這段話,這好像又回答了我的問題:為什麼不快樂呢?年輕時,只是為了一個接一個的「目標」而活得生氣勃勃,但「結果」為你帶來的陣陣激情,終於也在中年前無以為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