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的格友王大師寫了一篇文章,他把最近看「林書豪新聞」的感想,哈啦成一篇文章,據說這位大師曾周遊列國,見識廣博、學經歷豐富,但是他並沒有在台灣受過完整的國民教育。我在台灣受了十六年的教育,看這篇文章也有幾點感想來分享:
“一旦有與台灣有關的人、事、物,我們都要說是『台灣之光』。當小馬哥談及林書豪時,那位眾議員當場說:『哈!哈!哈!馬總統阿,搞清楚吧,人家Jeremy Lin,是我們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啦!OK?!!』聽說,馬總統臉頓時轉鐵青。” ~王大師論壇
總統的尷尬,我想我可以了解吧!我記得數年前剛到海外求學時,走在校園裡的感覺真的怪怪的。因為我的英文不輪轉,所以很害羞,每次有外國同學跟我講話,或是上課被老師叫起來問問題、作自我介紹的時候我都非常恐慌。但是,如果一有外國人要主動跟我聊天,我卻會很興奮想要找話講,然後不自覺地,我就會把話題轉向我自己的國家-台灣。因為關於這個話題,我知道得最多,可以講個好幾個小時,在講台灣的事情時,我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當大家聽我講的時候,那一剎那,我覺得自己好受重視啊!不過,幾次之後我發現了,絕大多數外國人,當我很興奮講著台灣怎樣怎樣時,他們都很有禮貌聽著,不時會點點頭,最後會講一句 「oh~Interesting」。
接著出國幾年我都交不到朋友,於是我就去看了卡內基的經典名著:如何贏得朋友和影響他人(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裡面的第一條人際互動鐵律,就是「一個人只會對自己的事情感興趣」。就像我只會對台灣感興趣一樣,美國人也只會對美國感興趣,所以你覺得有多少美國人,會對「台灣」兩個字感興趣呢?如果當年哪個外國人,在我講台灣啦,王建民時,也突然對我說出:「哈!哈!哈!你的國家究竟在哪裡?你的國家很了不起嗎?國民都很優秀嗎?」。那我的臉色應該也會很難看吧。
【上圖為麵包師父吳寶春,圖片轉載自:大紀元時報 】
“台灣的體育原本就很不受政府關注,這點也不能怪國家,因為打從學校教育開始,父母親就不鼓勵兒女投入過多的時間在運動上。還記得以前在拼聯考時,舉凡體育、美術、音 樂、家政等『不務正業』的課都會被拿來補上數學、英文、物理、化學;而且這都是經由家長同意,老師操刀,教務主任默許的『成人偏差行為』”~王大師論壇
一週二~三堂的體育課,小學體育課我們都打躲避球,像我這種女生,通常都是在外圈撿球給男生丟,不然就是在場內跑。國一時,我們學校來了一個很兇的體育老師,對班上的胖子要求特別多,每次上體育課她都要先叫大家跑二圈操場。她教我們體操翻滾、排球發球、三步上籃這些,每項都要考試。
不過,從國二之後,我們換了一個體育老師,就再沒教過任何運動技術了。每次上課,都是一群人打籃球。那她會教你怎麼打籃球嗎?教你怎麼投擦板球、怎麼運球、防守或是跑位嗎?也沒有。我們一群女生都是鬼打架,一邊尖叫一邊追著球跑,在大太陽的籃球場上跑得累死了,還常常有人受傷。
高一的體育老師也是叫我們自己打籃球,高二之後,我的體育老師就是班導師,所以她可以把我們的體育課,一週三堂,分別排給物理、化學或是數學老師。
圖片轉載自:21CN.com
整個成長過程中,我和身邊大多數女同學一樣,都是運動白痴。不過我很嚮往去運動場,因為我很早就知道,男生打球時都比較帥。一直到了大學,我才開始有機會接觸專業的運動資源。上大學可以參加游泳社、武術社,幾乎每天都要練習,系上也有球隊可以一起切磋球技。那段每天流汗的時光,我覺得人生好有希望啊!那時我才知道,原來「運動」或是「上體育課學習怎麼運動」都沒有錯,一個年輕人想運動,想學習更多的運動技術,根本不需要找理由,更不需要徵得我爸媽的同意。
“我們在學校裡的體育課上了什麼,和「台灣之光」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沒有直接關係。不過我喜歡在自己的部落格作假設。這只是假設,如果各位讀者認為我的假設不合理,歡迎來討論。今天要假設的命題是:「台灣傑出的體育選手數量,和台灣民間的運動風氣成正比」
每次到有國際比賽,可能有很多人都會心痛。心痛的是台灣的選手,又被對岸或是韓國人婊了,或是拿回的獎牌數很少。忽然天外飛來一筆「台灣之光」,電視一直報,我們很痴狂。那台灣社會既然這麼熱愛體育活動(或選手),但矛盾的卻是,學校又不好好教小孩子運動,等我們上了班之後,也都是責任制,下班平均7-8點,再搭捷運回家。回家吃完飯後,專家說飯後二個小時內不適合運動,而晚上八點之後運動,又容易導致失眠,所以理論上,加班族平日根本就沒時間運動。
【圖片轉載自:武學研究所】
我不運動,我也不需要人教我運動,或是協助我運動。如果一般民眾根本就沒有運動的需求,那台灣的體育系學生畢了業出社會,要幫誰服務呢?如果體育系學生知道自己畢業後,找到專業工作的機會微乎其微,那他為什麼要選擇學體育呢?所以啦,怪不得你媽會告訴你,球打得再好也沒有用,練體育沒有用,畢了業將來也找不到工作,最後就認為你不用上體育課。台灣的社會環境,根本就不利於運動產業發展,所以在自由市場中,也永遠不會製造優秀的體育選手。
聽說,有人去函徵召林書豪打中華隊,想要請林書豪來幫幫我們台灣的籃球隊。不過,我建議這個人可以先從「改善自家體育教育」和「嚴懲濫用責任制」作起。先幫幫台灣社會的運動風氣,把運動的「權利」和「時間」還給台灣的小孩和勞工,這樣作,整個社會能得利的人,應該會比「他找林書豪來幫中華隊得獎」多很多。一來能讓廣大的「勞工」和「小孩」身體變健康,二來能為台灣的本土的體育選手製造「內需市場」。有了內需市場,就會出現運動產業來滿足需求,產業出現之後,就會有「競爭」,只有競爭,才會使人才進步。
聽說這個寫信去給林書豪的人,自己也常跑步,他應該也知道,運動對一個人很重要。而且,改善「教育」和「勞動環境」,本來就是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