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的故事(Story of Stuff),評論註解 (1)

The Story Of Stuff

最近朋友傳給我 「東西的故事」(Story of Stuff) 的動畫片,是由環保人士安妮.李奧那多(Annie Leonard)製作主講。影片的內容是宣傳反消費,愛地球的觀念,影片中的內容,和我多年所學的觀念雷同。所以我也一試成主顧,向大家推荐這一系列的影片。

不過,「擁 抱 消 費」的資本家,則是恨透了『東西的故事』。自由放任派的資本主義者,特別找了一位律師來當打手,李多倫(Lee Doren), 透過批評影片、寫書、成立頻道來成立對抗這股反消費、作環保的勢力。那天我們三分鐘熱度不小心路過李多倫的家,我發現支持他和反對他的人的勢力差不多。雖然我個人並不同意他講的話,但是反對者也只能對李多倫生氣、罵罵幹,要找出他的錯誤還真難。於是本部落格特別匯集眾人之力,在此研究這位律師的評論。

Annie vs lee.jpg
 【圖片引用自:New York Woman Communication, Wiki Rational

 

東西的故事原版,中文字幕:

 

本部落格一向贊成用不同觀點思考,我擷取了李多倫精心製作的批評影片,本來我想加上中文字幕,後來想到李多倫是個律師,我若是不小心侵犯他的著作權,有可能會被律師告到脫褲子,到時本部落格也玩完了。所以,只好請大家自己練習一下英文聽力,影片下我會加註重點。影片中有許多對美國內政的辯論,不過因為我們都不是美國人,所以美國內政與我無關,我只對環保相關的議題作評論。
 東西的故事評論版,李多倫改編:


 

李多倫認為:

  1. 「地球的資源、空間都是無限的,因為「物以稀為貴」(Price and Efficiency)的法則告訴我們。只要地球的「資源」和「空間」被消耗到越來越少,它的價格就會越來越高,用的人也會越少,所以資源永遠不會被人消耗完。
  2. 人口不斷增加,而科技一直進步,產品不斷生產出來,但是我們也把廢物壓縮得越來越小,所以,廢物並不會佔據地球多少空間。地球就可以容納更多廢物,壓縮垃圾,也是在效法自然。因為整個地球就是一個壓縮的資源,地心裡其實還有更多能源可用,只是我們還不知道而已。
  3. 『美國到第三世界去蓋血汗工廠,提供勞工極廉價的工資,惡劣的工作環境,剝削該地的自然環境。如此可以讓第三世界的人得到工作機會,而美國則得到他們的資源和勞力。這是一種公平的交易,大家各取所需。

 

三分鐘熱度點評:

第一,地球究竟是不是蘊藏無限「資源」與「空間」,足以讓人類無限制地使用資源,製造垃圾

科技進步下,垃圾的體積的確不斷被壓縮、地球上也有蘊藏不盡的自然資源。只不過,問題在於『能源』。要壓縮垃圾、或是開發未知的資源,你都需要更強大的能源。

自然資源要讓人利用,都必須經人為處理。比方說,地表上有很多水資源,但是99%的水資源都是鹹水,你不能飲用,也不能用它來洗滌,你要使用海水必須要經過「淡化、蒸餾」。要淡化海水又需要更多的能源,而能源是人類最大的問題。所以,不管地心蘊藏多少的資源,只要人類沒有「能源」,就無法將物質轉變成人可利用的型態,也不可能利用更多的資源。

那現在人類又有什麼能源可用呢?賣祖產燒化石、搞核分裂卻處理不了核廢料。所以,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期待那地底下未知的「新能源」,會產生更強、更多的能量,能替我們「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更多問題」呢?

 




 

我想這位律師應該沒有讀過霍金的書,所以才會肖想利用地心的資源。其實地心之所以會有高度壓縮的物質,是由於宇宙間無限強大、神祕的重力所導致。科學已經証明人類若要學太陽,用核融合發電,那「所消耗的能源」,會比「生產出的能源」來得多。而人類無法製造出任何工廠來生產這種宇宙能源,所以更不可能開發地心的資源。

ewaste.cn.04.jpg
【哦,人類真能壓縮垃圾嗎?】
【圖片轉載自:經典雜誌
 

 

第二,Price and Efficiency理論,應用在此會產生什麼結果?

安妮.李奧那多認為人口會呈無限成長,而地球資源卻不會成長。所以地球資源對人類來說,就是有限的。她引用的是馬爾薩斯的人口論。馬爾薩斯提出,人口會呈指數成長,但糧食供應量只會呈線性成長。所以,糧食成長的速度趕不上人口成長的速度。而李多倫說的Price and Efficiency也沒錯,一旦某項資源減少,價格就會升高,使用的人減少,那資源就不會被消耗這麼快。但是,我們來看看如果Price and Efficiency理論在『人口和糧食』的關係上成真,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糧食減少,需求者眾,那糧食的價格就會上升,所以糧食這項資源就不會被快速消耗了。不過,你想想看,消耗不到糧食的人口會怎樣呢?就是戰爭或是餓死。應用在人口與糧食的例子上,Price and Efficiency一旦起作用,下一步就是「戰爭」與「饑餓」。

如果我把Price and Efficiency的例子應用在石油上。只要石油越來越少,石油的價格就會越來越高,加油的人也會越少,所以石油永遠不會被人消耗完。那沒錢加油的人怎麼辦呢?走路騎單車,還是像美國政府一樣去搶油?問題不在資源究竟會不會消耗完。因為,在資源沒被消耗完之前,人類社會就會先崩潰。絕大多數的人都隨著資源減少而走向毀滅,只有1%極富有的人,能夠使用稀有、高價的資源,這些人,同時也是資本主義的最大受益者。

 

第三,美國到第三世界設廠或是開採資源,李多倫指出,這是交易。

美國提供「資金」和「科技」,而第三世界提供「勞力」與「自然資源」。大家各取所需,都得到好處。不過我們可以來看看這個交易是不是平等的。蘋果公司到中國製造iPad, 毛利率可達40%,而富士康負責製造,得到的毛利率是5%,那勞工所得到的工資更是微乎其微。蘋果、富士康還有勞工們所得到的報酬,究竟是由誰決定的呢?市場。中國有取之不盡的勞工,所以勞力的價值很低。而能設計出iPad這個產品的人很少,只有賈伯斯和他的蘋果公司作得到,所以他們可以分到50%的利潤。

其實,在此建議蘋果公司也不用改變他的生產方式,也不需提高工人的工資。不過,因為商人都說自己很誠實,所以,消費者也有權利知道產品生產的過程。如果消費者要求蘋果、富士康公開整個供應鍊的利潤分配。把iPad的利潤分配圖,每台iPad, 蘋果公司賺200美元(40%),富士康賺12美元(5%),生產線工人一天工作12小時組裝iPad,每天可以賺16美元。把這個事實,放在iPad的廣告和產品說明書上,到時候不知道iPad的銷量是不是會改變呢?

請繼續閱讀:東西的故事,評論篇(2)

 

PodCut Coffee Pod Recycle Nespresso 咖啡膠囊回收器
PodCut™ - Nespresso 咖啡膠囊回收神器
部落格公告:我們有 Podcast。也有 出書


加入 facebook 粉絲團 = 支持我們更好的創作!!!




Author: 廚餘嫂

正職為遊樂園鬼屋演員(派遣工);興趣:跑步、彈鋼琴、騎重機;喜歡瑞奇馬汀的每首歌;喜歡的書籍是道德經及猛男寫真集。2020年之後,終於發現了自己一生的使命-收集與發酵廚餘。

有什麼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