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是晒可愛小孩照、晒美滿家庭貌、晒幸福人妻照的大本營。看著大家放送幸福人生照,我相信好命通常都是努力出來的。所以,幸福的背後,總有不為人知的辛酸。更可能的是,晒幸福照的更深層的意義,並不是膚淺的炫耀,而是把屎把尿的父母們,下意識的藉由得到他人的讚,來激勵自己繼續在育兒的路上向前走。
我也有可愛的兒女,至少我相信我很愛他們。但近來我兒的行為,以技術層面(technically)來說,已經快要逼瘋我了。我想,他從三歲之後,應該就沒有什麼改善,只是在他滿四歲之後,我以為,他的暴走期應該要結束了吧!但近來反而變本加厲。而我也從他四歲生日之後,漸漸對他的無理行為已失去諒解與耐心。 |
時間回到某個雨天,我帶他去作復健,因為下雨,只能用走的。曾經以為就這樣大手牽小手,兩人一起走去診所作完復健,然後再去吃個晚餐,回家洗澡、刷牙、上床睡覺,很容易而且很溫馨。只不過,這樣簡單的事情,在我與我兒身上,卻是很困難的事情。
一開始走出家門,他吵著今天要吃某家曾去過的昂貴餐廳。嗯,他以為自己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嗎?我沒辦法每天帶孩子吃昂貴的外食。而且,我拼老命煮了晚餐,我說今天要回家吃,他被拒絕之後,就一路哭,不願意走,更不顧老母的面子,當街耍賴坐在地上。一路上,路人都在看他邊哭邊走,讓我覺得自己是個爛媽媽,第一爛是因為我控制不了我兒,第二爛是路人可能認為我是做了什麼惡毒的事,我天真可愛的孩子,才會如此悲憤。而這個模式,又會一直重複,嘗試了幾次想破解,但都失敗,讓我開始害怕單獨帶他出門,也覺得我是媽媽界的魯蛇。
接著回了家,開始為他的晚餐奮戰,我兒在回家前,都不知道他究竟吃了什麼?造成他回家看到我煮的晚餐,可以因為肚子還不餓而拿翹。老公卻永遠不死心,想要逼孩子吃飯,所以每天晚上固定上演餐桌前哭鬧的戲碼。
![]() |
圖片轉載自:http://www.rocknrollmum.com/2015/02/stressed.html |
在家裡,永遠沒有一樣東西能放在某個固定的地方,再高的書架或櫃子,小孩都有辦法搬椅子去拿,只要他想!家裡永遠是混亂無章的,不管要找什麼,憑著你的記憶去找,總是會撲了個空,造成你辦事效率極為低落。
家裡永遠是吵的吵,亂的亂,但回想起我們組家庭的初衷,不是為了要癒療家人的辛勞?怎麼變成一回家,反而完全無法靜一靜,我想跟老公說個幾句重點,分享今天的心事跟挫折,我兒也會故意大聲插嘴。他不知道再這樣搞下去,我真的想跟他爸離婚了。
也許,這一切都不是我兒的錯,小孩子這麼可愛,怎麼會是他的錯呢?孩子本來就是這樣,所以妳的痛苦與哀愁,就無法合理化了。那我說:
「我很愛小孩,但我討厭的是我的生活」或者是:
「我愛我的小孩,但我討厭當他的媽媽」
面對這些難以啟齒的矛盾糾結,今天我真的發狂了,送小孩出門之後,因為找不到我的計算機,懷疑又是我兒亂拿亂放,而打電話怒罵上班中的老公。不小心講出:
「我討厭這些小孩!」
「我想衝去幼稚園暴打他一頓!」
老公瞬間也愣住了,他可能心裡想著:「這個女人是誰?」
曾經無以名狀,但現在我能辨識它了。我發現照顧孩子時,令人恐懼的不是身體的累,而是不斷的壓抑負面情緒,但小孩卻偏偏一直挑戰你忍耐的限度,要逼你爆發出來。你總是要忍著不打他,忍到後來,我反而覺得最想毀滅的人是自己,我在想:
「嗯,如果我瘋了,去住精神病院,那沒人煮飯沒人照顧他,我兒也不會有好日子過…」
這樣終於懲罰到我兒了,想到居然有一絲快感。
跟老公說出「我討厭小孩」,隨之而來羞愧的感覺,久久不能散去。這在左鄰右舍眼中,老木「討厭自己的孩子」還真是可怕,而且你不小心說出口,馬上給其他笨女人顯示優越感的機會。但我相信,路上那些常常在咆哮小孩的老木、在家偷扁小孩的老木們、或是一臉煞氣的歐巴桑,她們心中肯定也有過「我討厭小孩」的感覺。更可怕的是,當我越是別過頭不去正視這種感覺時,我就越厭倦眼前無關的一切。
![]() |
點圖可放大 |
The Monster Within: The Hidden Side of Motherhood
(每個母親的心中,都有一個怪獸)
這是加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Barbara Almond所寫。
![]() |
圖片轉載自:http://hereandnow.wbur.org/2011/01/07/motherhood-steve-almond |
看了書中的節錄,發現書裡大致上是探討各個文化中,在母親身上所看到的矛盾情感,她們愛孩子,也討厭自己的孩子,但社會上從未能接受一個媽媽說出「討厭自己的小孩」。這讓媽媽的處境更危險。其實,當媽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特別是現代的母親,因為沒有族人跟你住在一起幫你照顧孩子,而且現在的社會要求孩子很多,於是母親,也要求自己更多。
也看看我們台灣的「寶媽顯學」,小孩一出生,好媽媽就是要餵母奶,所以我們就要挑好的月子中心,先花十幾萬作月子,這樣奶水才會充足,日也餵、夜也擠,媽媽的基本人權如「睡覺」都沒了,而且寶寶睡的時候,還要擔心會不會悶死。嬰兒趴睡得好好的,偏要把他翻正,然後要擔心什麼食品、玩具可能都有毒、奶瓶會不會有BPA,副食品是不是有機的,有得吃還不夠,還要挑三揀四,努力找到最對寶寶最好的各項產品。
寶寶長大後,因為在學習,本來就會不斷重複一模一樣的動作與行為模式,媽媽看著每天一模一樣的事情,不可能不無聊,但卻要告訴自己,好媽媽就是要享受這一切。沒辦法,只好另闢戰場來增加大人需要的刺激,開始 Label小孩的種種力,探索力、創造力、大便尿尿統合力、括約肌控制力,電子產品操作力,然後看是否有神器可以提升小孩的XX力。又因為此刻孩子的步調真的太緩慢了,所以就先為將來的競爭作準備吧!也因為還沒到升學的殊死戰,那先用運動、音樂、棋藝、玩樂高等才藝來暖個身。
以作者的觀點看,這年頭的「好媽媽」,由於背負了太多的社會期待,得到的幫助又太少,所以常是逼瘋她們自己跟小孩的一群人。
![]() |
圖片轉載自:https://twitter.com/kaydeebabyshop |
其實,講別人之餘,我們也想想自己曾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媽媽呢!以前我也想過,該怎樣培養我兒成材,搞不好還能矇到個醫生來當,打趴一票勢利媽媽。現在想想,真是自不量力,我連當下的自己,都快照顧不好了,居然還有力氣擔心我兒十幾年後的事?如果他真的當成了醫生,到那天時,我應該也已經瘋了,那求求你先把我這個瘋婆子醫好吧!
另外,另有某位沒生過小孩的心理專家還說:降低自己的標準,是跳出這個陷阱的第一步。無語問蒼天,只能罔聽,把自己當活馬醫。妳想「世間保母」顧別人的孩子,哪個不是看東森幼幼台過一整天?那我就讓他們看電視長大吧!至少我還可以控制他們每看一小時休息半小時。我這個歷盡滄桑的軀體,至少還能當個勤快的歐巴桑,多少可以為家人煮飯打掃、減輕老公的負擔、至少眼睛還能看著孩子,不要讓他們淪為自我毀滅的兇器,希望孩子趕快長到十六歲,當他們有天覺得我這老木很煩,那我就功德圓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