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閒聊】自選曲

連續三年音樂教室的發表會,我都會遇到一個年齡跟我相仿的大媽,伊莎貝爾,大約50+,跟我同一個老師。前二年我都聽她彈西班牙的曲子,今年她彈了一首Scarlatti E 大調奏鳴曲。老實說這個Scarlatti是誰我都不知道,但聽起來很像巴洛克時代的東西。跟她之前常彈的西班牙音樂,相差很多,而且也沒有什麼連結。

Continue reading “【音樂閒聊】自選曲”

Yamaha SLG 200S 靜音吉他,用家分享優缺點

本來準備買Baby Taylor, 但是看到Yamaha這把靜音吉他時,我覺得外型很潮。價錢雖然將近 Baby Taylor 的兩倍,但是仔細想想,覺得「靜音吉他」比「傳統吉他」方便很多,所以還是買了,我已經彈了半年多,想說分享優缺點,希望大家買前還是先知道,不要太衝動。 Continue reading “Yamaha SLG 200S 靜音吉他,用家分享優缺點”

【音樂閒聊】給小孩學音樂

兒子八歲,女兒六歲了,我終於也想要替他們報名音樂課。武漢肺炎封城時,真的不知道要做什麼,我曾試著教我女兒彈Do Re Mi Fa Sol, 看著她的小手要站在琴鍵上很吃力,而且講了十次同一個Do的位置,她都還認不出來,於是我心裡想 1) 我絕對不可以教她彈鋼琴 2) 六歲學鋼琴好像還太小了呢?不過,從我兒子開始哼出一些我常彈的旋律之後,我還是決定帶他們去上音樂課了。

Continue reading “【音樂閒聊】給小孩學音樂”

【音樂閒聊】練琴的瞎練與盲練

自從我改掉盲練、瞎練的壞習慣之後,我練習的效率就高了很多。以前花半年一年才練得完的東西,現在二個月就練完了。

「老師,為什麼我這週幾乎每天都練一個小時,但是還是彈得亂七八糟?」
「因為妳總是無效的練習呀!」
Continue reading “【音樂閒聊】練琴的瞎練與盲練”

【音樂閒聊】如何成為老大?

柯琳是我語言交換的同伴,今年六十歲,是法國的藝術學博士。有天她跟我說,她有一個五歲的孫女,跟我女兒一樣大,她每個星期三下午都要顧孫,她們的活動大多是去逛美術館,或是陪她畫畫,我問她:

「妳都怎麼教你的孫女看畫呢?」

「不用教啊,她覺得那是什麼就是什麼……」

「如果她什麼都不覺得怎麼辦?XD」

「那就跟她講點這幅畫的背景,作者的故事啊,作品的典故之類的,多一點資訊就會多一點想法,反正久了她就能想到一些什麼,重要的是自己會有感受…」

聽音樂、或是面對藝術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感受。拜託,你才是主角!

聽音樂有很多種切入的角度,看你需要哪一種:

第一種,你是老大

當你聽音樂時,把自己想成一個累了一天,下班回家坐在客廳的人,你是老大,你腦中塞了一些,沒辦法名狀的情緒,可能是今天的感觸,或是過去的回憶,它不至於很強烈,但是它們就是在你心中卡卡的像便祕,你放著音樂,音樂會抓到你部份的注意力,你的防備心會降低。

通常流行歌或搖滾樂,是屬於這樣的功能,用籠統言語,和背景音樂,希望引發你的某種情感,會讓你想到某個快樂或是很受傷的經驗,然後你再次進入它們之中,那這首歌就是在說什麼呢?歌詞往往含糊不清,它只會讓你聽到一個大概的方向,在台灣大多是「失戀」,就是為了要儘可能讓多一點人對號入座,引發他們的回憶與感受。

但是藝術創作的理念,任何東西若不是從「某個人」的內心而發,它就感動不到「另一個人」。所以作品通常都會有某種背景,引發他內心振動,必須去創造,但最後的作品,通常不再是原來那個固定、絕對的意思,因為創造的過程,必定會帶來新的東西。




 

第二種,時空旅人

讓小孩聽的就是這種目的,像卡通一樣,用音樂塞住他的腦,吸引住他的注意力,所以他就不會想到要去做一些煩你的事。只要我兒子一拿到播放器,我們全家就要一直聽馬莉歐電動音樂,雖然他可以邊聽馬莉歐邊看漫畫書,對他來說,你放的是莫札特或是馬莉歐,那效果都是差不多的。

但是一首音樂為什麼會讓人喜歡呢?其實你只要聽得夠多次,最後因為「熟悉的感覺」,就會覺得喜歡它。因為音樂會錄下當時的氛圍,等到下次你聽到時,它就會馬上喚起你從前的場景。正如你現在聽到「我的未來不是夢」「五月天」「伍佰」等的,就會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

要知道「過去、回憶、青春,童年」,它們永遠是最美好的,因為不會再回來了。

所以,你會看到不斷的有民歌、80年代、90年代金曲這些,不斷的被復刻,重演,就是為了滿足這些世代的情感需求。如果我小孩的童年,曾經聽過蕭邦莫札特,而且媽媽在旁邊,那他們長大之後,不小心再聽到這些曲子,那腦中就會想起他無憂無慮、有人總是保護著他的童年,他不想到也沒辦法,因為幾乎是直覺反射,到時他自然就會愛上這些音樂。

當你聽到任何不熟悉的音樂,甚至是古典音樂,你要喜歡上它的方式,就是去記住它的特徵,包括旋律、和聲、任何部份都可以。當然,如果你聽了喜歡,自然會記住。但是有時候「觀賞」的樂趣,是來自於比較跟對照,才會顯現出來。

總之,當你記住音樂的時候,你也會記住當下的自己。下次聽,就像在重播過去,你就會覺得好聽了。

第三種,模仿學習

如果你是練習樂器的人,可能就會比較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彈出來的感覺一定會有點不同,你聽是為了要揣摩別人的表現方式。這時你就會很多想像,演奏者A彈的時候,他在想什麼?他在設計什麼?他想引起聽眾什麼心情?但演奏者B為什麼同一個地方,卻彈得比較小聲、或是比較柔和?他到底是想怎樣?

會讚嘆一個藝術家,多半是進入了這個領域。這是你在音樂的世界裡,永遠追尋不完,探索不完、調查不完的東西。

其實,站在藝術品的面前,你就是老大。

最後,柯琳接著講了她的經歷:她說自己有天看到一棵櫻花樹,她突然想起一個過世的好朋友,於是她馬上把這棵櫻花樹畫下來,送給他朋友的兒子。他兒子看到了馬上哭了出來。因為他最近正好夢到爸爸的墳墓上,長出了一棵櫻花樹。

於是他們相信,這是必是亡者捎給家人與朋友的消息。

PodCut Coffee Pod Recycle Nespresso 咖啡膠囊回收器
PodCut™ - Nespresso 咖啡膠囊回收神器
部落格公告:我們有 Podcast。也有 出書


加入 facebook 粉絲團 = 支持我們更好的創作!!!



【閒聊】小孩聽什麼音樂 蕭邦

這個人不是蕭邦,而是義大利的波里尼(Maurizio Pollini)。因為覺得他年輕時長得很帥,所以就放他的照片了。

莫札特的奏鳴曲給小孩聽,如果維穩第一階段成功,其實可以趁勝追擊,換其他的音樂家。以後你就可以像認恐龍一樣教小孩:會在巧克力上的就是莫札特,很生氣的是貝多芬,長得像愛因斯坦的就是葛立格等等,至少你小孩的字彙裡,就出現了貝多芬、莫札特及愛因斯坦等人。

雖然古典音樂的好處,是同樣的東西怎麼聽也不會覺得聽久了很煩,因為像我們聽習慣「流行歌」或「搖滾樂」的人,不容易找到古典樂的注意力中心(Thriller) 與建立它的框架,所以聽了古典樂之後通常都覺得像沒聽一樣,再怎麼放,都覺得是差不多的東西。

在看過許多兒童音樂發表會,還有回憶起我小時候接觸音樂的過程,我發現某些音樂能吸引住小孩的另一個特性,除了主體上,聽起來必須要歡樂,不能太慢,也不要太短,另外就是會有一條很明顯的旋律線,你可以很容易辨識出來。所謂的旋律線就是你聽過之後,有辦法哼唱出來的那段,如果這段容易被記住、會讓人隨興就能哼出來的話,那這首曲子就有希望成為芭樂歌了。

蕭邦,人稱鋼琴詩人,他的音樂,你通常都很容易聽到這條線,所以小孩的接受度也是滿高的。



按我看播放清單

夜曲(Nocturn):
不用想太多,看字面意思,你就覺得它是在描述人看著夜晚的感覺,有時是描繪一幅夜景,有時是帶有個人內心的波濤與脆弱感受。大部份聽來都有點沉悶,但是評論說,如果你仔細聽,是會有一點正面的感覺在裡面,這點我是同意的,人有時候會在夜晚沉靜下來,也會看到明天的希望。但給小孩聽的東西,如果節奏太慢的話,小孩馬上就會喊好無聊,蕭邦夜曲裡,有幾首很常聽到,等於是古典樂中的芭樂歌,而且節奏也不會太慢的。分別是:

Nocturne Op.9 No.2 in B Major
Nocturne Op.15 No.1 in F Major
Nocturne Op.32 No.1 in B Major
Nocturne Op.27 No.2 in D flat Major
Nocturne Op.9 No.3 in E flat Major
Nocturne Op.37 No.2 in G Major
Nocturne Op.55 No.2 in E flat Major






前奏曲(Prélude):
幾乎都是聽起來很恐怖,好像一個人遭遇了什麼重大的打擊很絕望,而且又很短,給小孩聽,不推。但有一首例外,不會很可怕,而且你可以有故事講給小孩聽的,就是Op.28 No.15這首。它整個很像一個人在著看窗外的雨,從毛毛雨變成暴風雨,後來又變回毛毛雨的感覺,當天氣不好時,就可以放來聽。

Prélude Op.28 No.15 in D flat Major

練習曲(Étude):
練習曲也是幾乎比較短,而且它主要目的是用來鍛練技巧,所以對小孩來說,就更不可能感覺到它的意境,但是這裡面有一首很有名的,就是離別(Op10 No.3) ,我們這個年紀的人馬上會想到日劇,但開頭太傷心,中間又好像喝醉了發酒瘋,小孩也不喜歡。我挑了幾首比較健康的,還有幾首可以講故事的: Op25, No12 (Ocean),很像海裡的浪花連綿不絕打上岸的感覺;Op25, No11 (Winter Wind),左手是狂風在吹,右手像是落葉在飄。

Étude Op.25 No.15 in F flat Major
Étude Op.10 No.11 in E-Flat Major
Étude Op.10 No.10 in A flat Major
Étude Op.25 No.12 in F flat Major
Étude Op.25 No.11 in A Minor
Étude Op.25 No.12 in C Minor


波蘭舞曲 (Polonaise) :
直接就播了「英雄」跟「軍隊」給他們聽吧,順便可以的話,放人家彈現場的給他們看,可以跟他們講這是在表演特技。


Polonaise Op. 53 in A-flat Major Hero
Polonaise Op. 40 in A Major Military


馬厝卡舞曲(Marzuka):
這應該是小孩接受度最高的。馬厝卡其實是波蘭的民族音樂,就是一種土風舞,裡面有很多歡樂的音樂,而且長短剛好,小孩可以一首接一首的聽,也不會機車。我女兒邊玩玩具,甚至還會突然自己站起來,跟著音樂亂跳舞。

Marzuka No.3
Marzuka No.5
Marzuka No.15
Marzuka No.16
Marzuka No.17
Marzuka No.23
Marzuka No.26
Marzuka No.33
Marzuka No.37
Marzuka No.39
Marzuka No.44


最後,一定要記得放入即興幻想曲,Fantasie Impromptu,這條是萬年不敗,宇宙最強,連甄子丹也會彈的。小孩聽到蕭邦兩個字,至少都要想到這條,那妳就算成功了!

Fantaisie Impromptu Op. 66

PodCut Coffee Pod Recycle Nespresso 咖啡膠囊回收器
PodCut™ - Nespresso 咖啡膠囊回收神器
部落格公告:我們有 Podcast。也有 出書


加入 facebook 粉絲團 = 支持我們更好的創作!!!





【閒聊】小孩聽什麼音樂 莫札特

封城一個月之後,問了身邊的人,大家整天跟孩子在家都在幹什麼呢?真的有人在HomeSchooling嗎?

此生第一次覺得我家小孩太少,因為有四個小孩的克萊兒跟我講,電視只看兩個小時怎麼夠?不用做什麼啊,直接把小孩趕到院子去,他們就自己去玩了。

是的,跟孩子在家待整天變輕鬆了!至少他們都已經長大到可以自己玩,只要你不生氣,那他們在家整天,妳的感覺就不會太差。我通常在房間做我的事,每隔兩個小時出來看他們在幹嘛,跟他們打屁幾句,或是弄個點心給他們吃,刷刷我的存在,大部份時間倒也相安無事。

不過,總有那種妳已經完全不想動,但是小孩在你旁邊好像又快要放火了,會讓妳有不祥預感,也無法放鬆,又有事情等著妳去做,通常是下午到傍晚這段時間,這時我就會預防性的「放音樂」,多少也能舒解我自己的緊張。




會這麼做,是因為我想起我的小時候。我記得有個下午,我姐從學校買了兩卷鋼琴小品集回來,我媽就放給我們聽,她在旁邊整理她的帳本,同一捲錄音帶我們一直翻面、一直放,那個下午我們很安靜,我們三個小孩完全被鋼琴曲給控制住,我也把裡面的音樂都記熟了。

現在我還是會想如法炮製,期盼小孩了解我的苦心,安安靜靜聽音樂吧!雖然給小孩聽洗腦神曲也可以,不過時間實在是太長了。聽Baby Shark、馬莉歐或迪士尼一整天,你的腦子可能也會受傷。到底小孩聽什麼音樂比較容易達到妳的目的呢?

一說到給小孩聽音樂,大家都說當然是莫札特跟貝多芬囉。我發現小孩真的聽得下去的東西,也就是聽到後來會被刁住的,小孩不會喊「好難聽」的,就是莫札特的奏鳴曲,因為莫札特的奏鳴曲,先天上就跟小孩的氣質很像,它幾乎都有一種忙碌的感覺,它就像一個小孩沒事做時,你把他放到院子裡,他會一直不停的跑來跑去、東看西看、瞎忙的那種感覺。

按我看播放清單

因為奏鳴曲式一定會有一小段很突出的樂句,不斷重複與再現,對小孩來說,無形中很容易讓他們加深印象,而且他們會聽出怎麼每次出現,這段都好像有點不同咧?所以無形中就會產生懷疑,反而會記住它。再來,奏鳴曲比較長,重複數次的特質,會讓小孩不小心跌落到坑裡還不自知,也就是被刁住了。他們一邊堆樂高或看書,也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在聽音樂,最後就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家小孩十次會有八次中招。

莫札特奏鳴曲強的地方,就是小孩聽很歡樂,大人聽卻也會爽的。莫札特的奏鳴曲,正常人會發現它旋律很容易辨識,如果以大人稍長一點的專注力來聽,如果能維持3分鐘左右,也會讓你有生理反應。下次放給小孩聽的時候,想像一下:

一個有躁鬱症的人。一出場,你是一個看起來很活潑、很忙碌的正常人,但下一刻你又突然很自閉了。接著經過了一小段的內心探索,聽到一些內心底層的回音,你突然又復活了,你的復活就像煙花盛開一樣,最後它也會歸於平淡,你又會感到失落了。而且它會週而復始的不斷循環著,這種高低起伏的內在,總是讓你一下高興、一下又難過,它會一直跟著你。於是在表面的活潑,底下永遠偷埋了一條註定要哀傷的線,所以這才會顯得藝術的偉大。另一方面,我發現莫札特的奏鳴曲,也會讓我想起典型的愛情動作片,或是中年情慾片。

不曉得莫札特寫出他的音樂時,是不是受到這兩個因素的啟發?沒人知道,不過也不重要。聽音樂的人可以自行解讀。

PodCut Coffee Pod Recycle Nespresso 咖啡膠囊回收器
PodCut™ - Nespresso 咖啡膠囊回收神器
部落格公告:我們有 Podcast。也有 出書


加入 facebook 粉絲團 = 支持我們更好的創作!!!



【音樂閒聊】the Riddles-Five for Fighting

介紹音樂在部落格是件耍冷的事情,畢竟會跟你喜歡一樣音樂的人很少。

the Riddle 這首歌一轉眼也過了14年了,最早是我在收音機裡聽到 John Ondrasik (就是自稱離場五秒Five for Fighting那個人)出來宣傳不要酒後駕車的背景音樂。雖然,這首歌我從沒去Google別人說了什麼,但我相信它一定是在講「那件事」。

這首歌剛出道的時候,我還是個小姑娘,對它裡面講的事沒有什麼感觸。但是14年的生活過去,我現在比較理解了,它其實有點像霍金說的:「整個宇宙如果沒有愛,就只是一個空蕩蕩的存在而已」。

the Riddle字面上的意思,是「謎語」。但是整首歌你若是以常識去理解,肯定會覺得莫名其妙。一開始,歌詞就已經很短了,卻硬是像小說一樣搞了個楔子出來:有個人在病床上快死了,你這時去問他「生命的意義」,他是能告訴你什麼呢?

接著後來這個主角有了小孩,他從每天陪著小孩做著一樣的事,春去秋來,直到他長大了,他發現這種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儼然是一場旅程!而且,真的非要是走過這一切的你,才能突然理解到「這就是生命的意義!」而且由於他的心,一直沒被生活殺死,因為他一直想要追尋生命的答案,所以才能體會到這種愛,但是就算他偶然發現了愛就是生命的答案,卻也不能因此停止追尋,所以他講的其實就是:保有那顆心,放心地去走你的旅程,路上經過的一切屎尿、困難、打擊,在了不起的「生命」的面前,都只是風景而已。最後,這就是解釋了「謎語」這個主題。因為,生命就是最大的謎語,但是你唯有靠著去活它,才能得到答案。

如果說這首歌他要傳達一個最重要的點,大概就是那顆心吧!同樣活過一場人生,保有那個心的人,就看得到答案,反之沒有那個顆心的人,最後他就永遠看不到答案。

這首歌應該是由John Ondrasik捕捉身邊的微片刻,所拼湊起來的。人在每天的例行公事中,總是會想著這個問題,我究竟在做什麼?這一切是因為愛嗎?那愛又是什麼?

愛在風雨、四季、萬物裡,卻不在頭腦裡。愛不是思想的產物,讓你的心,去除了所有不是愛的東西,剩下來的,你就看得到愛。

自己唱永遠比聽更爽,一起來唱吧!在Smule上發現唱得很好的老百姓

the Riddle
原唱者:Five For Fighting
發行年:2006

There was a man back in ’95
(1995那年,他快要死了)

Whose heart ran out of summers
(他的心臟要撐不住了)

But before he died, I asked him
(臨死之前,我問他…)

Wait, what’s the sense in life?
(『告訴我,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




Come over me, Come over me?
(來吧,讓我知道…)

He said, “Son why you got to sing that tune?
(他說:「兒子啊,你為什麼要這樣問?)

Catch a Dylan song or some eclipse of the moon?
(去找一首 Bob Dylan的歌來聽聽,或是去看看月蝕)

Let an angel swing and make you swoon
(打開你的心吧,天使會進來,讓你充滿喜悅)

Then you will see, you will see”
(接著,你就會了解什麼是人生的意義了)

Then he said, “Here’s a riddle for you
(接著他說:「你無法理解人生」)

Find the answer: There’s a reason for the world
(你該作的,是保持想追尋答案的心,凡事存在,都有自己的意義)


You and I”
(你和我,也有意義)


Picked up my kid from school today
(有天,我接兒子放學)

Did you learn anything?
(我問他:「今天你在學校裡,學了什麼啊?」)

Cause in the world today You can’t live in a castle far away
(因為,在現在這個社會裡,你要跟大家交流啊!)

Now talk to me, come talk to me
(告訴我吧,跟我聊聊天)

He said, “Dad I’m big, but we’re smaller than small
(他說:「把拔,我有時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但是我發現人類卻很眇小」)

In the scheme of things, well we’re nothing at all
(與上帝的計畫相比,我們什麼都不是)

Still every mother’s child sings a lonely song
(每個人,都是孤獨地來到這世界上)

So play with me, come play with me”
(所以,作我的朋友吧,不要離開我)

And hey Dad, here’s a riddle for you
(爸,我有個問題問你……)

Find the answer: There’s a reason for the world
(你知道答案嗎?凡事在這個世界上,都會存在的理由)

You and I?
(那你和我存在的理由是什麼呢?)

I said, “Son for all I’ve told you
(我說:『兒子啊,我把我所知道的都告訴你了…』)

When you get right down to the Reason for the world, who am I?”
(當你了解這個世界之時,你可能也會發現自己的天命)

There are secrets that we still have left to find
(永遠都有我們不懂的事)

There have been mysterie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ime
(從宇宙開始的時候,這個謎團就存在了)

There are answers we’re not wise enough to see
(這個問題的解答,超過我們頭腦能了解的範圍)

He said, ?You looking for a clue? I love you free?
(他說:你想找到証據?想知道我是不是真的愛你)

The batter swings and the summer flies
(我們一起看棒球,一年又一年,秋去冬來)

As I look into my angel’s eyes
(我看著兒子的眼睛)

A song plays on while the moon is hiding over me
(月亮偷看著我的某個夜晚,我聽到一首歌……)

Something comes over me
(我懂了)

I guess we’re big and I guess we’re small
(只要在愛裡,你就會覺得自己很堅強,雖然有時候,我們總是不堪一擊)

If you think about it man you know we got it all
(如果你想想,你會覺得自己已經很富有了)

‘Cause we’re all we got on this bouncing ball
(因為,當我們付出與接受的時候,我們就擁有了一切)
(註:Bouncing ball我猜是不斷付出與接受,或者只是單純他陪他兒子打球…?)

And I love you free, I love you freely
(我的愛不需要回報,愛讓我自由了)

Here’s a riddle for you
(接著,是你該看看這個謎語了)

Find the answer: There’s a reason for the world
(答案,就藏在你身邊的風雨、萬物裡面)

You and I
(還有相愛的人身上)

PodCut Coffee Pod Recycle Nespresso 咖啡膠囊回收器
PodCut™ - Nespresso 咖啡膠囊回收神器
部落格公告:我們有 Podcast。也有 出書


加入 facebook 粉絲團 = 支持我們更好的創作!!!



外國產品要本地化(Localization),是基本禮貌

Hey Man,  Chek it Out!孔子的第七十六代子孫孔令奇最近發片,新聞說他沉寂了十年,十年沒有出唱片,靠賣歌,當英文翻譯維生,這樣歷經低潮又再奮起的人格還是值得敬佩的,雖然我對他不特別感興趣,但我還是去聽了。我聽了第一首歌,懸浮記憶,聽不出什麼風格,但滿好聽的哦!

  

新作品讓人聽不出什麼風格,這是好事啊!孔令奇十年前用Hip hop出道,台灣出生,從小在LA長大,回來跳Hip Hop, 唱Rap. 十年前聽到他一首「上火」,聽完就讓人覺得一把火,這種東西能聽嗎?講的是夜店,Party, 一夜情,濫交。從歌詞我可以感受到唱的人表達極強的性慾,急著找人發洩,害他忘記要修飾自己的用詞了。

 
【不會吧1:21秒時,難道他唱的是好想「射精」好的女孩嗎?sorry 我英文聽力不好】

Hip Hop 是1970年源自美國黑人貧民社區的東西,大多數的台灣人一輩子都沒去過那裡,也不會認識半個黑人。來台灣跳Hip Hop,唱RAP的台美人,孔令奇也不是第一個,在他之前早有LA BOYZ,羅百吉等人搞過了,但這些人剛出道時都是半搞笑,當諧星,娛樂觀眾,客層主要是中小學生,還滿可愛的。但我不喜歡孔令奇,是因為他用外來音樂進入台灣市場,但我卻看不出他有Localization。Localization(在地化),就是一樣國外的產品要出國銷售之前,先調整到適合當地人風俗習慣,語言和文化的過程。匯豐銀行會講「環球金融,地方智慧」;速食店要跨國開店前,也會先調整口味讓當地人習慣。換句話說,突然從國外跑過來,要賺本地人的錢,了解本地人的生活,迎合本地人的口味,是很基本很重要的。

孔令奇十年前的「上火」,「World Peace」除了歌詞有中文之外,音樂裡剩下的元素,都像是原封不動把美國那套Hip hop和Party文化搬來台灣,好像進別人家不用脫鞋一樣,然後認為台灣一定有個市場能接受他,我怎麼覺得這種行銷策略,再次顯示出台灣有一群盲目的崇洋者,而他剛好就是能滿足得了這些人?不然就是被他看出來了,台灣人的奴性教育,使我們無法獨立思考,又沒有文化基礎,所以面對強勢的美國文化,將會無法抵抗。

孔令奇之前的幾位火紅的台美藝人,雖然引進外來音樂像Hip hop和R&B,但還是有將他們的音樂本地化(Localization)。比方說陶吉吉的「望春風」,王力宏的「龍的傳人」。雖然我個人覺得相當失敗,但還是看得出他們的誠意,也算盡力了。

陶吉吉的「望春風」新詞意境不錯,鼓勵女性突破傳統,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但音樂上很失敗。他把保守社會下,女人受傳統束縛,悲情無奈的望春風,用黑人的靈魂樂唱,但靈魂樂的元素仍然硬生生地在歌裡表現出來,無法和望春風的小家子氣融合,聽的人也無法消化。靈魂樂是美國黑人在奴隸生活中湧現對非洲的記憶,結合基督教信仰和黑人爆發力的嗓音所產生。但黑人的靈魂樂和台灣人的望春風,八竿子打不在一起,究竟有何相關性?有何可融合的共通點嗎?

 




 

我覺得望春風只能算是小學音樂課本裡,和先總統 蔣公紀念歌差不多的東西。而且我身邊的同事,大便的時候從沒聽過有人在哼這首;家人洗澡的時候也沒有人會唱,和朋友一起去唱KTV的時候,點了還要被噓。可能是因為陶吉吉之前都住在美國,所以不知道我們台灣年輕人,平常幾乎沒人在唱望春風的。而且吉吉在歌裡還秀了一段台語,和宋楚瑜講台語有類似的功效,逗我開心了一下。請問台灣的年輕人,有誰知道鄧雨賢是誰嗎?奇怪,為什麼我們自己平常都不唱的歌,聽一個不住在台灣的美國人伊伊啊啊哦哦耶耶,卻會覺得好聽?

另一經典「龍的傳人」,原曲的功能是給樣樣輸洋人的中國人自慰用,王力宏的傳奇版本也是把來自美國的嘻哈音樂和中文老歌結合,融合去國懷鄉(應該是指中國),個人身世(還用Rap),最後還宣誓了,我思念故鄉(市場),也就是台灣。

搞創作的人有個守則,叫作:「show it, don’t say it」,反過來說,有些人就是因為不能在作品,或是從你這個人身上,讓人家感覺到你對這塊土地的愛與重視,你才要用講的,講出來給人家知道啊!這首歌的出現,暗示我此人若不是創作能力有限,就是矯情做作,怪不得這首歌要變成糯米團的笑柄了。

  

這幾首歌又讓我想起台灣流行樂壇在MP3出現前,即將崩盤之前的那段可怕的日子。和同學去唱KTV, 陶吉吉,李玟,王力宏的歌一連被點了十幾首,原曲都已經嚇到我了,點的人又唱得比原曲更驚悚十倍。打開MTV頻道,也是這些人,後來所有團都是「天」團,所有歌手都是大小「天」后「天」王,奇怪聽眾不都是凡人嗎?凡人聽凡人的音樂不是很正常嗎?為什麼唱歌的人一定要說自己是天x呢?那是因為流行音樂已經不剩下什麼,只能用不斷地造神,來讓人購買。

我沒有說台灣歌壇爛了,都是這些人害的。我只是想起,一樣東西即將敗亡之前,通常也都是妖孽最猖狂的時候。

 

PodCut Coffee Pod Recycle Nespresso 咖啡膠囊回收器
PodCut™ - Nespresso 咖啡膠囊回收神器
部落格公告:我們有 Podcast。也有 出書


加入 facebook 粉絲團 = 支持我們更好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