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熱度部落格在此聲明:
(1)文中所述產品相當優良,標題圖片打一個大叉,是為了凸顯本文雞蛋裡挑骨頭,專寫不要買的「理由」,充滿作者個人的偏見,若有引用或描述錯誤,請留言告知,將予修正。(2)本文與任何廠商皆無關係,絕無任何「利益交換」或「置入性行銷」的意圖,純粹為個人心得分享。(3)若文章直接或間接影響了讀者的購買決定,照慣例,三分鐘熱度部落格與本文作者概不負責。 Continue reading “不要買 MacBook Air 的理由”
Author: 長工
不要買 htc One X 的理由
三分鐘熱度《不要買的理由》系列文章: 不要買 htc One X 的理由。補上這篇,這樣今年以來的機皇應該寫到9成。
◎三分鐘熱度部落格在此聲明:
(1)文中所述產品相當優良,標題圖片打一個大叉,是為了凸顯本文雞蛋裡挑骨頭,專寫不要買的「理由」,充滿作者個人的偏見,若有引用或描述錯誤,請留言告知,將予修正。(2)本文與任何廠商皆無關係,絕無任何「利益交換」或「置入性行銷」的意圖,純粹為個人心得分享。(3)若文章直接或間接影響了讀者的購買決定,照慣例,三分鐘熱度部落格與本文作者概不負責。 Continue reading “不要買 htc One X 的理由”
不要買 iPhone 5 的理由
◎三分鐘熱度部落格在此聲明:
(1)文中所述產品相當優良,標題圖片打一個大叉,是為了凸顯本文雞蛋裡挑骨頭,專寫不要買的「理由」,充滿作者個人的偏見,若有引用或描述錯誤,請留言告知,將予修正。(2)本文與任何廠商皆無關係,絕無任何「利益交換」或「置入性行銷」的意圖,純粹為個人心得分享。(3)若文章直接或間接影響了讀者的購買決定,照慣例,三分鐘熱度部落格與本文作者概不負責。
剛好在我們對iPhone 4S的新鮮感被HTC One X、Galaxy S3、Galaxy Note 2慢慢取代後,iPhone 5在 2012/9/12 上市了,人類科技的結晶、像珠寶般的工藝、高級手機的最新標準…優點實在太多了,請大家去看歌功頌德的開箱文或是官方網頁,介紹的非常清楚。三分鐘熱度《不要買的理由》系列文章,要寫的是你有可能認為的缺點,協助你做出精確的購物決定。
1. 螢幕變大,但只有「4吋」
終於iPhone 5的螢幕尺寸稍微跟上競爭對手,從「3.5吋」進步到「4吋」。如果你為了這個「大」螢幕想換iPhone 5,可以不必,因為他其實一點也不大。
iPhone 4S 3.5吋 請參考「不要買 iPhone 4S 的理由 」
iPhone 5 4.0吋
Sony Xperia S 4.3吋 請參考「不要買 Sony Xperia S 的理由 」
Galaxy Nexus 4.65吋 請參考「不要買 Galaxy Nexus 的理由 」
HTC One X 4.7吋 請參考「不要買 htc One X 的理由 」
Galaxy S3 4.8吋 請參考「不要買 Galaxy S3 的理由 」
Galaxy Note 5.3吋 請參考「不要買 Galaxy Note 的理由 」
Galaxy Note 2 5.5吋 請參考「不要買 Galaxy Note 2 的理由 」
Nexus 7 7.0吋 請參考「不要買 Nexus 7 的理由 」
如果你喜歡Galaxy Note那樣的霸王機,這小iPhone 5就不適合你囉。
2. 台灣沒有LTE / 你居住的區域有LTE嗎?

3. 真要用iPhone,你有更經濟的選擇
既然iPhone 5的大螢幕只算是小螢幕,LTE對台灣用戶也沒有用,這iPhone 5兩大特點就像花瓶般的裝飾了,如果真的要用iPhone,再等一下,也許會有更經濟實惠的方案。
iPhone 5出來了,被講的這麼棒,誰還想回頭買舊款iPhone阿,廠商為了消化iPhone 4S跟iPhone 4的庫存,肯定會降價。預計iPhone 4S綁約的價格將比現在更便宜,iPhone 4甚至可能免費,是省錢又可以玩iPhone的好選擇。
4. 螢幕保護貼下的Retina螢幕,沒什麼差異
身邊用iPhone的朋友,幾乎都會用螢幕保護貼,防止刮傷,但貼上後管你叫做什麼螢幕,畫質都一樣啦,沒什麼差異。
5. 還是『不』可以換電池
換電池對消費者多重要,你看Samsung Galaxy S3賣多好就知道。此外,當iPhone電池壽終正寢時,你不能夠馬上自己換電池,只能拿去 “維修”,金額大約是USD 90元 800NTD 左右,最糟糕的是浪費寶貴的等待和交通往返時間。
6. 沒有無線充電功能
大家都知道Apple最討厭一堆線,像AirPrint、AirPlay都是這個概念推出的功能,怎麼不繼續推展到無線充電呢? Samsung Galaxy S3和Nokia的Lumia 920就有。
請參考: 不要買 Lumia 920 的理由
7. 不能擴充SD卡
不能外接SD卡,你傳檔的方式就少了一種選擇,而且到底需要多少容量,一開始就得決定,有16GB、32GB、64GB可以選。
8. 你才剛買iPhone 4S
前陣子,我表哥的同學的老婆的小舅子…的公司,才剛用員工特惠專案團購iPhone 4S,幫忙Apple在iPhone 5推出前清存貨,順手綁了兩年約。如果你也有同樣的遭遇,那就對iPhone 5死心吧,你的iPhone 4S還好得很,你可以等iPhone 7。
9. 沒有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近場通訊)
使用NFC晶片能快速在手機間傳送資料,最新的Android和Wondows 8手機都會有這項功能,另一個更大的應用是在電子錢包上,iPhone 5因為其他商業考量,決定不跟進。若你對NFC有需求,這iPhone 5就別考慮了。
10. 主要相機只有800萬像素
iPhone 5只有800萬像素,這是前一代iPhone 4S在2011年的規格。Sony於2012年稍早推出的 Xperia S 有1,200萬像素,稍晚推的Xperia TX也有1,300萬畫素, Nokia 808 PureView 甚至高達4,100萬像素(+ Carl Zeiss鏡頭 + Xenon flash)。想用智慧型手機取代目前傻瓜相機的人,可以多比較。
11. 全新Lightning接頭,舊設備無法使用
如果你有附iPhone基座的床頭音響、鬧鐘…或其他使用Apple傳統30針接頭的設備,iPhone 5開始改用Lightning接頭了,你需要花台幣900元左右(USD 30)買一個轉接器,才能讓iPhone 5使用原來的設備。
12. Windows Phone 8 智慧型手機稍後上市
今年第四季,Wondiows 8手機要加入戰局了,例如Nokia的Lumia 920就是個例子,HTC、Samsung也都會出Windows 8手機,消費者會有更多選擇。
13. iPhone 5 是新產品
往事歷歷在目,第一波推出的產品千萬不要買,災情總是在全民當品管後才會傳出,例如 iPhone 4 天線門事件、Sony Xperia S 螢幕上的黃斑、HTC One X 螢幕問題、ASUS Transformer Prime的GPS接收不良事件….。等到iPhone 5推出幾個月之後,如果沒有什麼重大的災情,這個缺點就請自行解除吧。
14. 薪水沒漲
從初代iPhone到iPhone 5我們的薪資水準,還是停留在遙遠的20年前,現在又出現「無薪,也要爭取工作」的言論,對勞工的就業環境更是雪上加霜。我同意,有時候的確要透過「沒有報酬的勞動」才能夠學會新的知識與技能,但那多是在就學階段,出了社會就是要賺錢阿,肯加班就值得鼓勵了,還要年輕人無薪工作,難怪企業會找不到人。
我要說的是,薪水沒什麼漲,留點錢放在身邊買吃的比較實在,可以先不要買iPhone 5這對生活可有可無的產品。
15. Apple Maps 仍是測試版
[後記] 2012/9/28更新,Google Map好用、可靠大家都知道,即便 Microsoft 的 Bing Map 出來,也很難撼動它的地位,現在 Apple 知道「位置」相關的商機無限,也想來分一杯羹,在iPhone 5把 Google Map趕走,自己獨挑大樑,換上自家的Apple Maps,只可惜還不是氣候。消費者的抱怨像雪片般的飄落,找錯路、標錯商家的地點、大眾交通工具資訊短缺…,搞到執行長Tim Cook在2012/9/28都寫信跟消費者道歉,請大家去用網頁版的Google Map或是Bing Map等。
16. iPhone 5 變輕的代價是「容易刮傷」
[後記] 2012/9/30更新,iPhone 5 跟 iPhone 4S比較,變得相當的輕薄,有些人還覺得輕到像廉價的玩具,根據國外媒體報導,應該是用了更多的「鋁」取代「不鏽鋼」所致,但代價是表面變軟了、更容易刮傷、露出白色的鋁金屬,有人甚至用「Scuffgate (刮傷門)」,類似iPhone 4的「天線門」,來形容這次的事件,保護套是省不了的,請把這筆預算也考慮進去。
iPhone 5 重 112g
iPhone 4S 重 140g
參考資料:Scuffgate: Will Apple have to recall the iPhone 5?
END. 「想要」不等於「需要」
***《不要買的理由》系列文章,都以此為最後一點 ***
你會「想要」,其實是它們廣告和行銷打的好。還是理性一點,仔細想一下到底自己真的是否「需要」。
結語
整體而言,iPhone 5是非常棒的智慧型手機,以上先寫到這裡,如果有新的發現,會持續更新。

不要買 Galaxy Note 10.1 的理由
阿蔡是我朋友,跟我一樣愛打嘴砲,iPhone、iPad、ASUS Transformer、Galaxy Note…每個都講得很爽,但從來不會掏錢。但是,上週情況變了,阿蔡說他買了Samsung Galaxy Note 10.1(上圖這款)。看來應該很多人會買,三分鐘熱度《不要買的理由》系列文章就來介紹吧:GALAXY Note 10.1
◎本部落格在此聲明:
(1)文中所述產品相當優良,標題圖片打一個大叉,是為了凸顯本文雞蛋裡挑骨頭,專寫不要買的「理由」,充滿我個人的偏見,若有引用或描述錯誤,請留言告訴我,將予修正。(2)本文與任何廠商皆無關係,絕無任何「利益交換」或「置入性行銷」的意圖,純粹為個人心得分享。(3)若文章直接或間接影響了你的購買決定,照慣例,本部落格與本文作者概不負責。
市場上10吋的Andorid平板很多,但大多賣不好,搶不到iPad的市場;Samsung Galaxy Tab靠著行銷大軍站穩Android平板一哥的地位、ASUS則是靠Transformer的硬體設計能力殺出一條生路,現在老大哥Samsung又找到另一個施力點:手寫筆(S PEN)。有著Galaxy Note(請參考「不要買 Galaxy Note 的理由 」)全球大賣超過1,000萬隻的肯定,突破Apple的夾殺應該有機會。
▲除了S PEN(手寫筆)之外,這款另一大賣點就是「智慧多重畫面」(Multiscreen)的功能,螢幕左右邊可分別使用不同APP。
我實際測試,發現手寫筆很好用,很適合像三分鐘熱度這樣需要修圖的部落客,而且多工視窗也是獨創,帶來許多的可能性,讓人相當驚豔,不過,老話一句「買東西,先看《不要買的理由》,可接受後再考慮購買」,以下是我整理的可能缺點:
1. 廚師代言鍋子、快鍋、調理機比較適合吧
台灣市場的代言人是「型男主廚詹姆士」、「設計名人陳科維」,後面這位我不認識,不過感覺上找設計人代言挺合理的,拿板子畫畫麻。不過找廚師代言,嗯~先來看一下詹姆士的使用心得,大略是:「…做菜前要用Galaxy Note 10.1先把食譜記錄下來,還要用螢光筆畫重點,結束後再用Note 10.1拍照記錄成食譜」得了吧詹姆士,這台Galaxy Note 10.1還沒推出多久,怎麼可能這麼快融入你的做菜習慣呢?而且寫食譜只需要一張爛紙就夠了,不需要增添一台電子產品吧,用Note 10.1來拍成品也是匪夷所思,食物要拍的漂亮,相機很重要,但這平板的相機只有500萬畫素,我懷疑品質不會太好。話說回來,廚師代言鍋子、快鍋、調理機我認為比較有說服力。
2. 你不是藝術創作者、圖文工作者
很明顯的,GALAXY Note10.1的S Pen以及相對應的編輯與繪圖應用程式,針對的是藝術創作者與圖文工作者。但如果你的平板電腦需求僅在看影片、上網(看三分鐘熱度)、電子書或漫畫這類的,只需要買一般的平板系列即可。真的要做筆記,花個幾十塊錢買真的筆記本就好啦。像三分鐘熱度的文章常常要修圖,目前使用Windows的小畫家就足夠了,我不會為了這個理由去買一台平板電腦。
3. 塑膠質感重,摸起來感覺廉價
這一款售價約500美金(台幣定價約18,000),摸起來很堅固,但是外殼卻用塑膠,有一種廉價產品的感覺,一樣的價錢你可以買到金屬質感的Asus Transformer Pad Infinity (TF700T)或是更高檔的iPad 3(詳情請看「不要買 全新iPad 的理由 」)。
4. 螢幕畫質普通,稍微反光
Galaxy Note 10.1 的螢幕解析度為 1280 x 800,不算差,但是比較一下市場上同樣價錢可以買到的平板電腦,全新 iPad 為 2048 x1536 ,Asus Transformer Pad Infinity TF700T 為 1920 × 1200,而且Galaxy Note 10.1標榜的是藝術創作,我期待螢幕解析度應該至少要到1920 x 1200的等級。此外,有些使用者反應Galaxy Note 10.1好像容易反光,這些可以列入購物時的考量。
▲這個角度看部落格的文章「2012 倫敦奧運過後 」有點反光。
5. 主要相機只有500萬像素
這台的主要相機畫素只有500萬,也許你會說「我才不在乎平板電腦的畫素,有誰真的會拿這來拍照?」這是事實,但是Galaxy Note 10.1主要行銷的對象是藝術工作者及圖文創作者,今年高檔的平板電腦都瞄準800萬畫素,這低於競爭對手的規格,感覺不良好。
6. 需要轉接頭才能用USB或HDMI
三星平板有自己的30pin接頭,Galaxy Note 10.1也繼承這傳統,HDMI輸出畫面要接上MHL配件,USB OTG則要用另一個轉接器,加起來也是不少錢呢。
▲開箱後的配件,感謝老蔡提供照片!
【GOOGLE提供的廣告】
6. 「多重畫面」只侷限在少數的APP
目前只有6種大APP可以用「多重畫面」(左右螢幕各放一個APP)的功能,分別是瀏覽器、Polaris Office、S Note、Video Player、Gallery、Email等,不過Email並非Gmail,瀏覽器要用預設的,我覺得比較好用的Chrome、Firefox、Opera都不行。
打開瀏覽器,右上方有一個分割畫面的按鈕(Multiscreen)可以按,接著會有一個下拉選單,讓你選擇要用的APP,目前只有這幾樣。
7. 順暢度不穩定,有時仍感覺頓
為了要多重螢幕,Samsung在Galaxy Note 10.1放了2G的記憶體,這樣的規格用起來應該要相當順暢,但我發現有時候在切換主畫面與APP的時候,會頓。有可能是Smasung 的 TouchWiz 吃資源,讓順暢度不一致,Android 4.0 ICS介面其實很簡潔,但是Samsung的TouchWiz介面把操作改的很複雜。TouchWiz的功能你不一定需要,又刪不掉,只能常常清記憶體了。
8. 沒有NFC、S Beam無線傳輸功能
既然標榜「跨界」,原以為Galaxy Note 10.1會跟Galaxy S3一樣配備S Beam,讓Samsung最新自家的行動通訊產品,可以在近距離相互傳輸超大影音檔案,可惜的是Galaxy Note 10.1除了沒有S Beam外,連NFC都沒有,有點奇怪。
9. 子母畫面只能播已下載的檔案,Youtube即時播放不行
Galaxy Note 10.1的子母畫面可以調整大小,相對Galaxy S3子母畫面的大小是固定的,是一大進步,但仍然只能播放已經下載或自己錄影的檔案,很多人需要的Youtube即時播放並不行,也不能播放你在雲端的影片。
10. 學習中心(Learning Hub)台灣還要再等等
根據Samsung Mobile Press的報導,這次Galaxy Note 10.1的行銷除了創作之外,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學習的功能,特別還設立了Learning Hub(學習資料下載中心),可惜台灣不再首波推出名單內,不過據說2012.10台灣會上線。
11.廣告可能誤導,多工其實容易讓你分心
為了行銷Galaxy Note 10.1,Samsung大手筆請來好萊塢知名影星詹姆斯 弗蘭科代言,好像擁有了Galaxy Note 10.1你可以「同時」做好多事情,當個一心多用的Multitasker。這是給小孩騙爸媽掏錢的藉口啦,我們都知道一心不要二用,不要在做第一件事時,同時又分心去想第二、第三件事,結果導致第一件事沒能如期完成,後面的事情也又沒時間去做。而且人生苦短,你搞這麼多事來作幹嘛?
12. 這台才剛推出
災情總是在全民當品管後才會傳出,往事歷歷在目,第一波推出的產品千萬不要買,例如 iPhone 4 天線門事件、Sony Xperia S 螢幕上的黃斑、ASUS Transformer Prime的GPS接收不良事件….。等到 Galaxy Note 10.1 推出幾個月之後,如果沒有什麼重大的災情,這個缺點就請自行解除吧。
13. 延長每天上網的時間、塞滿你零星的空閒
我的朋友阿蔡,自從買了Galaxy Note 10.1後,他每天加班完回到家後,那距離睡前的最後空閒時間,終於被填滿了,每天都「忙」到晚上一兩點研究APP、上網瀏覽。這樣睡眠品質差,而且生活似乎沒有變得更好。在床上不如抓一本書看,更容易睡著。
14. S Note不能換行插入新內容
根據阿蔡這幾天反覆的使用,用S Pen寫筆記很大的缺點是「不能換行插入新內容」,因為S Note是把你的文字當圖檔在處理,若你由上而下寫了A、B、C、D…等內容,最後想在B跟C中間插上Z,很抱歉,你得花很大個功夫把上下文字挪開。在Office Word裡,我只要按一個Enter換行後,就可以在中間插入內容了。
15. 你習慣打字
現在的我,除了刷信用卡簽名要拿筆寫字外,其他會用到「筆」的機會真的不多,就算上班開會要做筆記,隨手拿幾張紙就可以記錄了,真的要整理成電子檔,用鍵盤敲打也手寫版快。所以,我懷疑多少人買了之後真的會用S Pen來做筆記。
16. 原廠附的筆沒有「橡皮擦」的功能
[2012/10/19 更新] 下面這一支筆上面才有「橡皮擦」的功能(需額外購買,約NTD 1000元),原廠附的沒有,動作無法順暢,容易阻斷思緒。不過下面這隻筆也有缺點,就是太大了,無法插入Note 10.1 的筆孔裡。
END. 「想要」不等於「需要」
你會「想要」,其實是它們廣告和行銷打的好。還是理性一點,仔細想一下到底自己真的是否「需要」。
結語
整體而言Galaxy Note 10.1是個很棒的產品,至少多了隻筆可以玩,不過若你認為以上「不要買的理由」有任何一點你絕對無法接受,那還是先把錢省下來吧!

不要買 Nexus 7 的理由
一位愛看書的朋友,去年10月間開心地買了Kindle Fire,以為生活會過的更方便,剛開始的幾週我每天都看她用的不亦樂乎,但今年以來就沒再看她使用了,好像沒發生過一樣。「我沒有常上網,而且還是翻紙本的書好…,睡前看這個,眼睛不舒服,睡不好…,現在好像放在某個抽屜。」她說。對我而言,Nexus 7跟Kindle Fire其實是換湯不換藥的產品,這次三分鐘熱度《不要買的理由》系列文章,要介紹的就是 :Nexus 7
Continue reading “不要買 Nexus 7 的理由”
【華盛頓州】跑步路線介紹:西雅圖漁人碼頭
我對港口特別喜愛,去年這個時候寫下《跑步路線介紹》系列的第一篇港口路線「舊金山漁人碼頭」,後來陸續寫了「加拿大維多利亞港」、「佔領波特蘭」(Occupy Portland)」等,港邊停泊的船隻,象徵追求自由和世界的廣闊啊!經過的時候,會有種想跨上去的衝動,來一趟未知的冒險………這應該是海賊王看太多的後遺症(這梗用到爛,但沒辦法,我真的看了超過10年,甩不掉)。這次要介紹的港口路線是:西雅圖漁人碼頭 Continue reading “【華盛頓州】跑步路線介紹:西雅圖漁人碼頭”
不要買 Nike+ Sport Sensor 的理由
今年三月間,才剛寫了「不要買 NIKE+ iPod感應器 的理由 」,宣洩一下每天被老婆咒罵的的怨念,沒注意到Nike趁著2012/6/27倫敦奧運開賽前、月黑風高之際,推出了新一代的感應器NIKE+ SPORT SENSOR。什麼都可以測量,既然這麼威猛,《不要買的理由》系列文章不介紹怎行!
◎本部落格在此聲明:
(1)文中所述產品相當優良,標題圖片打一個大叉,是為了凸顯本文雞蛋裡挑骨頭,專寫不要買的「理由」,充滿我個人的偏見,若有引用或描述錯誤,請留言告訴我,將予修正。(2)本文與任何廠商皆無關係,絕無任何「利益交換」或「置入性行銷」的意圖,純粹為個人心得分享。(3)若文章直接或間接影響了你的購買決定,照慣例,本部落格與本文作者概不負責。
前一代的NIKE+感應器主要用來測量「跑步運動」的各項數據(距離、速度等),新一代的感應器(Nike+ Sport Sensor)則是染指「籃球鞋」和「練習鞋」,向我們的錢包來勢洶洶,你跳多高?移動多快?全部都可以測量,最後還能量化出一個「整體奮戰程度」的分數(叫做FUEL),教練看了就會知道你有沒有在偷懶。
▲圖片來源:fashioningtech ;Nike+ Sport Sensor的鞋款裡,包含一個黑色可拆卸的感應器,使用Bluetooth 4.0相當省電,還內建了四片壓力感應器(pressure sensor)。
NIKE+ SPORT SENSOR其產品優良的特性就請大家去官方網站看吧:Nike 官網 以下是我認為你可以不要買它的理由。
1. 只能選特定鞋款
Nike+ Sport Sensor的鞋款目前分為兩類「Nike+ Basketball」和「Nike+ Training」,總共只有三種款式,籃球一款Nike Hyperdunk+、訓練鞋兩款(男生LunarTR1+;女生Lunar Hyperworkout+),選擇不多,鞋子的顏色、楦頭、寬度也不一定適合你。
2. 一套買下來,很貴
目前推出套裝組合,籃球鞋一套要賣台幣7,500元(美金250元),練習鞋一套也要賣台幣7,050元(美金235元)。除了鞋子之外,還會拿到下面這一盒Sport Pack。
▲附SPORTS PACK(兩個感應器、一個USB充電器、一個供非iPhone 4S機種使用的接頭)
穿上它,大家馬上知道你口袋深,如果球技強、猛、勇就算了,球打的不好、跟我一樣是肉腳,就得忍受別人的冷嘲熱諷啦。
3. 詹姆士大帝請告訴我缺點在哪吧!我們錢沒賺的你多阿~
如果你是NBA雷霆隊(Oklahoma City Thunder)的粉絲,那熱火隊(HEAT)「詹姆士大帝(LeBron James)」代言的鞋款,你當然不能買啦!
▲Nike Hyperdunk+是第一雙配備NIKE+ SPROT SENSOR的的籃球鞋。
4. Nike+ Sport Sensor可以用多久?
Nike+ Sport Sensor的電池壽命多長?最多可以充電幾次?NIKE網頁沒公布,如果你知道,請不吝留言告訴我。
身為消費者,連產品的基本規格都無法取得,貿然購買實在太對不起自己的荷包。這感應器很可能會變成「耗材」,又是一種「印表機」跟「墨水匣」的遊戲@@
5. 感應器放在鞋底,可能容易損壞
跟Nike+慢跑鞋一樣,Nike+ Sport Sensor的感應器也是放在鞋子中間的洞裡,藏在鞋墊下面,有看過這篇「不要買 NIKE+ iPod感應器 的理由 」的人就知道,感應器放在這個位置相當容易損壞。就算你不用時都把感應器拿出來,這拉開鞋墊、取出感應器的動作,作久了還真的很煩,最後,很可能就遺忘在鞋子裡壞了。
6. 左右腳中的Nike+ Sport Sensor都必須正常運作
其中一個感應器故障了,或是沒電了,那這一套設備就無法運作,必須要翻說明書來除錯,或是重新購買一個,荷包實在經不起這重複的消費。
7. 感應器不便宜
因為左右腳都需要裝感應器,這壞掉的機會比以前的Nike+感應器高多啦。如果不幸壞掉了,新的一個目前要賣台幣約900元(美金30元),兩個就台幣1,800囉,以Nike過去的表現來講,這Nike+ Sport Sensor 變成「耗材」的機會相當高,降價的機會也不高。
8. 沒有朋友可以一起分享競爭的樂趣
Nike+ Sport Sensor強調的是你可以上傳球場上的表現至社群網站,跟朋友較量,但問題是這一套買下來將近NTD 7,500元台幣,我懷疑只有非常少的人肯願意花這筆錢。
9. 籃球鞋換很快
籃球運動相當激烈(衝刺、急停、跳投、搶籃板…),這都讓球鞋磨耗的速度相當快,大約1~3個月就需要換一雙。打球重要的是在球場上揮汗的樂趣,而不是在那邊比data吧。
10. 藍牙同步過程,會讓你的iPhone電量大減
Nike+ Sport Sensor用的是最新Bluetooth 4.0的科技,比以前的藍牙設備都還要省電,但苦的會是你的iPhone,不停的同步資料,電量消耗的很快。
11. 目前僅支援iPhone 4S,其他舊型的iPhone要裝Adapter
資料來源:Nike+ Sport Sensor 說明書
12. Android 手機不支援,需要Bluetooth 4.0
目前Nike+ Sport Sensor鞋款所需要的APP(Nike+ Baseketball 或 Nike+ Training)只支援Apple的產品,廣大的Android用戶還輪不到你,就算以後可以,還要你的手機有Bluetoothe 4.0,這大概只有像HTC One X 或Galaxy S3等機種才有。
PS: 在Android上面可以用的APP是 NIKE+ RUNNING,一直以來只支援iPhone,終於在2012年6月奧運開賽前開始支援Android囉。
13. TOO MUCH INFORMATION
喂~這也太多資料需要管理了吧,人生苦短,與其花時間研究這些被創造出來的data,不如多打起場球或充實自己,把握當下。
點播一首歌曲給大家聽:勵志點唱機(16)Too much information-Duran Duran(中文歌詞)
結論
Nike把運動鞋的科技標準又拉高了,不過這Nike+ Sport Sensor實在很新,我晃去Nike旗艦店問,店員一問三不知,但Nike也不是省油的燈,請的銷售店員女的美、男的俊,不停的強調這多炫、多酷、多好玩,在那美好的談話氛圍下,真的會讓人想敗一雙來嘗鮮…。還好我是為了寫《不要買的理由》才來的,信心沒被動搖,希望本文對守護大家的荷包有些許的幫助。

不要買 KEURIG K-CUP咖啡機 的理由
如果說雀巢出的NESPRESSO是「膠囊咖啡機界」的APPLE,走封閉系統、只有16種咖啡可以選、還非得跟原廠訂購,那KEURIG出的K-CUP咖啡機就算是PC了,各家的咖啡隨你挑、銷售管道多元、甚至還可以泡紅茶、可可、西打哩,這次三分鐘熱度《不要買的理由》系列文章要介紹的就是:Keurig K-Cup 膠囊咖啡機
◎三分鐘熱度部落格在此聲明:
(1)文中所述產品相當優良,標題圖片打一個大叉,是為了凸顯本文雞蛋裡挑骨頭,專寫不要買的「理由」,充滿作者個人的偏見,若有引用或描述錯誤,請留言告知,將予修正。(2)本文與任何廠商皆無關係,絕無任何「利益交換」或「置入性行銷」的意圖,純粹為個人心得分享。(3)若文章直接或間接影響了讀者的購買決定,照慣例,三分鐘熱度部落格與本文作者概不負責。
KEURIG出的K-CUP咖啡系統,就是一次只能泡一杯的膠囊咖啡機,優點與好處請詳閱官方網站:http://www.keurig.com/
KEURIG K-CUP膠囊咖啡機對我們台灣可能比較陌生,但在全世界最大的咖啡消費市場,美國,那可是賣得嚇嚇叫啊!大小零售通路都有賣它專用的咖啡膠囊K-CUP,根據Wikipedia的資料,K-CUP咖啡機的銷量光是北美洲就高達1,200萬台,每天消耗的咖啡膠囊高達250萬個,再加上2012年秋天KEURIG對於K-CUP的專利即將到期,肯定有更多便宜的咖啡膠囊可做選擇,是消費者的一大福音,不過對股東就慘了,KEURIG股價從去年的100元掉到現在約20元。
不論如何,在你準備掏錢購買KEURIG K-CUP咖啡機之前,以下的缺點不能不知:
K-CUP咖啡膠囊不便宜
K-Cup咖啡膠囊其實還蠻大的,我應該稱它為「杯子」才對,但是講「膠囊」大家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因為K-CUP是開放的系統,每家咖啡商都可以把自家的品牌裝入後販售,只要支付權利金給KEURIG公司就好,所以你可以買到Starbucks、Tully或是較小的咖啡商所生產的特色咖啡,每一個單價大約是NTD 18~25元之間,價格彈性雖然大,但不算便宜。
K-CUP不能做濃縮咖啡
K-CUP咖啡膠囊其實就是整合「濾泡式」咖啡的豆子與濾紙,放在食品級的安全塑膠杯子裡,在用鋁製的蓋子封上,所以口感是屬於「濾泡式」咖啡,如果你是喜歡喝濃縮咖啡(espresso),那這肯定不符合需求。
K-CUP的膠囊不容易做環保
“The 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s of the K-Cup® pack currently make recycling difficult.” 摘自Keurig
K-CUP的製造公司KEURIG自己也承認,K-Cup目前的製程使得資源回收相當困難。下圖是使用後K-CUP的內在美。
從下圖可以看出來,除了咖啡渣以外,整個杯子還包含另外三個部分(鋁製封蓋、濾紙、塑膠杯),就是因為貪圖它的便利才會買,沒想到資源回收要做4種。所以,據我所知,大部分的人都直接丟棄…@@,不符合經濟效益的資源回收,不論多努力推廣,都容易失敗。
K-CUP的膠囊在高溫後“可能”會釋放化學物質
下面這兩張圖是使用前、後的對照,煮過後杯底(右邊)經過高溫後產生形變,雖然杯子是使用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認證的材質,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搞不好已經有某些化學物質已經融入香醇的咖啡裡,雖然說目前沒有証據顯示它對人體確有毒性,但是,你覺得哩?
即使用了可重複使用的膠囊,塑膠感還是很重,金屬濾網容易掉渣
K-CUP有出可重複使用的膠囊(Reusable),摸起來雖然相當堅固、耐用,但還是塑膠做的,我找不到相關材質的資料,無法評論。
裝起來是這個樣子。
這可重複使用的膠囊裡面用的是金屬濾網,它不像一般的濾紙,不能用太細的豆子,否則容易漏渣。
少了煮咖啡的氛圍
[這點是引用之前一篇文章:不要買 NESPRESSO CITIZ 咖啡機 的理由 ]
原本我認為煮咖啡應該是:到市場選豆子、細細閱讀包裝上對產地的描述、打開包裝、咖啡經過烘培後的香味迎面撲來、磨豆子決定豆渣的粗細、煮開水…,經過 多個步驟後終於煮出一杯咖啡,也因為人的不可靠,每次味道都有些許的不同,但這整個過程卻充滿了人性,這喝咖啡的氛圍讓人著迷。用K-CUP雖然方便,咖 啡也好喝,但絕對感受不到煮咖啡的樂趣。
某些款式K-CUP咖啡機,可能容易夾到手
有幾款(還蠻多的)K-CUP咖啡機,它的手把都做成ㄇ字狀,如果不小心,很可能手會被夾到,在視覺上就不討喜。
K-CUP咖啡機的設計,很容易摸到尖刺,小孩莫近
K-CUP因為是「濾泡式」的咖啡,所以機器都是用上下咬合的方式吃進咖啡膠囊。
隨手往上摸,很容易就可以碰到上方的尖刺。
往下,也很容易碰到下方的尖刺,家中如果有小小孩,千萬要小心,小孩的稟賦之一就是去「探索」你認為最危險但最不可能碰到的地方。
結語
KEURIG的K-CUP咖啡機系統非常棒,否則銷量不會這麼好,經過千千萬萬的消費者嘗試過,受到許多肯定。但這跟NESPRESSO類似,也是「印表機與墨水夾」的銷售遊戲,不同的是K-CUP可以用的『副廠牌墨水』非常多。但K-CUP做環保似乎比NESPRESSO還要更困難,需要更多的耐心,膠囊的塑膠材質在高溫煮後會略有變型,不曉得煮咖啡的過程中,膠囊會不會釋放出化學成份呢?如果你看重的是「煮咖啡的情趣」,那這種求快、速成的咖啡機,就不是你的最佳選擇囉。
三分鐘熱度《不要買的理由》系列文章列表,快速連結:請點這裡

不要買 NESPRESSO CITIZ 咖啡機 的理由
身為《責任制》的上班族,我每天都要靠咖啡因才有辦法在白天「醒著」,否則腦筋動不了,事情做不好,出包惹麻煩更是家常便飯。幾年下來什麼咖啡都喝,早餐店的咖啡牛奶、三合一、7-11 City Cafe、85度C、丹提、怡客、星巴克、…,對咖啡的知識慢慢增加,嘴巴也開始挑了起來。去年冬天,我興起想要自己在家煮咖啡的念頭,原本想要買的是咖啡豆+磨豆機+濾紙式咖啡機,但最後我卻買了使用膠囊的NESPRESSO CITIZ咖啡機,方便之餘我也慢慢發掘了一些缺點… Continue reading “不要買 NESPRESSO CITIZ 咖啡機 的理由”
不要買 Galaxy S3 的理由
記得戀愛的時候,對方不小心讓我瞧見挖鼻孔的小動作、或是放完屁跟我說聲對不起,都讓我小鹿亂撞好久,覺得她好可愛、左看又看都是優點、喜歡的不得了。But 愛情是盲目的、感情會轉淡,吵架的時候,什麼缺點都來了,最後「狐臭」竟成為分手的理由,而這其實也沒什麼,因為我「習慣性鼻塞」,但如果早先知道,心裡又可以接受,也許那段感情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扯遠了,這次《不要買的理由》系列文章,要介紹的是:Samsung Galaxy SIII Continue reading “不要買 Galaxy S3 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