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WFU

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菁英閱讀的深思考技術

這本書的作者,土井英司,是日本「Elies書本顧問公司」的老闆。「書本顧問公司」是在做什麼呢?根據猜測,就是介紹書的雜誌社。我們有時尚雜誌、車訊雜誌、園藝雜誌、裸女雜誌等,其實就是用讀物來介紹某種嗜好。但介紹書的雜誌,等於是用讀物來介紹讀物,這不就是太陽能手電筒的原理嗎?想要了解書,你直接去看它就好了,為什麼還要看另一本書來介紹書呢?

這是因為現在資訊太氾濫,才會有這種需求。因為書太多了,一本書擺在書店的架子上,通常無法吸引我,但是如果我知道有別人也在看、或是提起過,我就會下意識地多注意它,搞不好就會拿起來讀。


教你怎麼「看書」的書,其實你去亞馬遜打「How to read」也找得到不少。從最早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去年我看完的「如何閱讀文學」?亞馬遜上評價極高,但我讀了二章只寫得出幹字心得的「How to read literature like professor」,還有每天睡前用來助眠的「Reading like a writer」。不同的書,視你的用途、和每個人大腦的差異而言,本來就可以有各種讀法。如何閱讀一本書,介紹說理書的讀法;如何閱讀文學,告訴你從文字表面,去推敲作者底下的意思; Reading like a writer,是以你也想要寫一本小說的前提,分析角色、對話與情節是如何建立的。

作者聽說一年看1000多本書,都是出版社免費送他的,因為他要從中挑出好書介紹給讀者。他曾經當過日本亞馬遜書店的採購人員,專門挑書上架。他說自己小時候最喜歡看的就是昆蟲圖鑑,看完了之後,馬上衝去外面的森林找昆蟲,來印証書裡介紹的資訊。


為什麼有那麼多網路廢文,但我還是想看書?

雖然網路出現後,要賣一本書越來越困難了,但在網路上看文、寫文、討罵,當了十年部落客之後,我發現書本還是比網路文字優良許多!書籍之所以比雜誌,或是網路上的訊息有價值,是因為作者在書中,必會採用一貫性的觀點來寫一本書,也就是土井英司說的「作者的濾鏡」。通常,能夠出書的人都是某方面的成功人士。所以某個主題,他必定是體認到與別人不同的想法,可能還會帶有某種偏見,但通常人就是因為深信自己的想法正確,願意堅持的比別人久,他才會成功。讀商業書的目的,是為了藉由讀成功人士寫的書,接近這種人,了解他的想法與成功的原因。否則,像雜誌只是收集跟編排客觀資訊,難以改變你的心態。而網路文字是隨便一個人寫的,它的參考價值,就跟你在路上隨機抓一個人來問他事情,所得到的結果差不多。

這本書主要是介紹你商業書怎麼看?以作者的觀點來看,他認為商業書籍很有價值,只要花一點點錢,就能得到很多有用的知識,但你若是閱讀小說,那就只是消費與樂趣而已。商業書籍,也就是魯蛇們說的唬爛書、騙錢書,但書裡若有一句話,能改變你的人生,那它就值得你花錢花時間閱讀了。但我怎麼覺得作者是在推坑你買商業書呢?

為了消除推坑的疑慮,作者就多年讀書選書的經驗,提供了你挑書的幾種方法:

1.經理人類的書,要確認這個經理人究竟有沒有真本事?

並不是每個當上經理人的人都有實力,你要看的是創辦人、或是拯救企業出困境的人寫的書,有些人只是外商企業的分公司主管,這種人也許表面光鮮,但他不一定有參與決策。作者常常在書中說謊自誇,當資訊無法被客觀驗証的時候,就不需盡信。

2.要能從作者的文字中,感覺到他有強烈的狂熱

讀商業書籍,是為了能接近成功人士,向他們學習。有人出生在豪門,一出生就有花不完的錢,可以浪費資源,去砌成他人生勝利的假相,但當你不再玩這個無聊遊戲之後,一旦你想要自己憑空創造什麼時,老天爺仍是公平的,人必定是對於自己所做的事有狂熱、不斷地努力、經歷失敗才得以成功。

3.一本書的專有名詞多,表示內容較嚴謹,讀者只要輸入專有名詞,就可以輕易查証書本的真實性

這點我有意見,因為大眾化的寫作,儘量少用專有名詞,讓每個人都看得懂,可以受社會公評比較重要。但其實反過來說,這年頭很多人,他根本也沒有仔細在看你寫什麼,明明看不懂也可以罵你,所以你寫作時多一點專有名詞,的確可以過濾掉這些低端讀者。





4.別挑門外漢寫的書

有些人可能具有一個政治博士學位,但是寫了一篇氣候變遷的評論。雖然打著博士的名號,但他所寫的主題跟他的專業完全無關,也就不值得你讀。

脫魯只靠商業書就好了,讀小說真的沒有用?

這本書主說商業書是個投資,小說只是消費。但作者沒發現的是,讀小說能豐富你的詞彙與描述的能力,一個人談吐間能被看見的涵養就在這裡。當你明明跟別人不熟,而且沒有正當理由可問別人隱私,卻又想要跟別人多講幾句話。若你能開啟正確的話題、用詞拿捏精巧、跟人互動愉快,任何人都不需要給你表現的機會,但你卻能讓別人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這在社交場合裡已經是一種「超能力」,商業世界裡,一切從建立關係出發,讓人知道你可以做些什麼事也很重要。

「大量閱讀」只是個口號吧!

作者一年必須要看1000本書,因為看書是他的工作。但作者也同意,一般人看很多書是沒有意義的,重點是你必須去實踐、或是驗証了書中講的事情。這讓我想起,許多人宣稱自己有「大量閱讀」的習慣,事實上這種話,它說出來時造成的宣導效果,試圖讓人對你有正面評價,遠大於它實質的意義。

「大量閱讀」是個發笑的詞,更或者,它只是人裝B的口號。有些書可以看得很快,有些書必須要看得很慢。能看得很快的書,通常是你早已經懂的事情,或是你只是對結局有興趣,只想看情節的小說。事實上,如果看小說的最高境界,是假設你也想要寫一本小說,那你也必須要慢慢的看。

因為大眾書籍裡面大部份的內容,都是建立在已知的知識上,通常你買來都會讀到很多廢話,但是一本書裡只要有幾句話能改變你,那我還是會願意把它當護身符。比方說這本:把成功變成習慣,史丹佛大學教授寫的,但裡面90%都是我已經聽過的事情,但只有一小部份是我陌生的資訊,但我隱約覺得日後遇到真正的困難,這本書應該能再拿出來讀。所以,你會不會因為閱讀得到好處,跟你閱讀的量並沒有直接關係。

大量閱讀又是幾本呢?對一個有工作、有家庭要照顧的人來說,一個月看完一本,堅持12個月不鬆懈,一整年只看完12本,叫做大量閱讀嗎?

你的閱讀是否真的有品質可言?你去實踐了書中的事嗎?讀完這些書後,它們真的改變了你嗎?改變了你的內在、你的行為、或是增加了你解決問題的能力?或是你能寫下心得書評,成為另一個創作?如果都沒有,那我想你的腰跟屁股囤積了大量的脂肪,或者一開始聽你說大量閱讀就只是在放屁。如果你已經因為閱讀而改變了自己,那任何一個有判斷能力的人,自然會從你的言行談吐間看得出來,根本不需要自己註明:「我是個有大量閱讀習慣的人……」

這個作者本身也是對書籍具有強烈的狂熱,甚至你能讀到他的主觀,正符合他自己所說的,他就是個「一流的變態」。

購書連結請按我







更多相關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本部落格不需要登錄任何帳號,即可留言,歡迎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