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WFU

2020年5月7日 星期四

【音樂閒聊】如何成為老大?


柯琳是我語言交換的同伴,今年六十歲,是法國的藝術學博士。有天她跟我說,她有一個五歲的孫女,跟我女兒一樣大,她每個星期三下午都要顧孫,她們的活動大多是去逛美術館,或是陪她畫畫,我問她:

「妳都怎麼教你的孫女看畫呢?」

「不用教啊,她覺得那是什麼就是什麼……」

「如果她什麼都不覺得怎麼辦?XD」

「那就跟她講點這幅畫的背景,作者的故事啊,作品的典故之類的,多一點資訊就會多一點想法,反正久了她就能想到一些什麼,重要的是自己會有感受…」

聽音樂、或是面對藝術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感受。拜託,你才是主角!

聽音樂有很多種切入的角度,看你需要哪一種:

第一種,你是老大

當你聽音樂時,把自己想成一個累了一天,下班回家坐在客廳的人,你是老大,你腦中塞了一些,沒辦法名狀的情緒,可能是今天的感觸,或是過去的回憶,它不至於很強烈,但是它們就是在你心中卡卡的像便祕,你放著音樂,音樂會抓到你部份的注意力,你的防備心會降低。

通常流行歌或搖滾樂,是屬於這樣的功能,用籠統言語,和背景音樂,希望引發你的某種情感,會讓你想到某個快樂或是很受傷的經驗,然後你再次進入它們之中,那這首歌就是在說什麼呢?歌詞往往含糊不清,它只會讓你聽到一個大概的方向,在台灣大多是「失戀」,就是為了要儘可能讓多一點人對號入座,引發他們的回憶與感受。

但是藝術創作的理念,任何東西若不是從「某個人」的內心而發,它就感動不到「另一個人」。所以作品通常都會有某種背景,引發他內心振動,必須去創造,但最後的作品,通常不再是原來那個固定、絕對的意思,因為創造的過程,必定會帶來新的東西。




第二種,時空旅人

讓小孩聽的就是這種目的,像卡通一樣,用音樂塞住他的腦,吸引住他的注意力,所以他就不會想到要去做一些煩你的事。只要我兒子一拿到播放器,我們全家就要一直聽馬莉歐電動音樂,雖然他可以邊聽馬莉歐邊看漫畫書,對他來說,你放的是莫札特或是馬莉歐,那效果都是差不多的。

但是一首音樂為什麼會讓人喜歡呢?其實你只要聽得夠多次,最後因為「熟悉的感覺」,就會覺得喜歡它。因為音樂會錄下當時的氛圍,等到下次你聽到時,它就會馬上喚起你從前的場景。正如你現在聽到「我的未來不是夢」「五月天」「伍佰」等的,就會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

要知道「過去、回憶、青春,童年」,它們永遠是最美好的,因為不會再回來了。

所以,你會看到不斷的有民歌、80年代、90年代金曲這些,不斷的被復刻,重演,就是為了滿足這些世代的情感需求。如果我小孩的童年,曾經聽過蕭邦莫札特,而且媽媽在旁邊,那他們長大之後,不小心再聽到這些曲子,那腦中就會想起他無憂無慮、有人總是保護著他的童年,他不想到也沒辦法,因為幾乎是直覺反射,到時他自然就會愛上這些音樂。

當你聽到任何不熟悉的音樂,甚至是古典音樂,你要喜歡上它的方式,就是去記住它的特徵,包括旋律、和聲、任何部份都可以。當然,如果你聽了喜歡,自然會記住。但是有時候「觀賞」的樂趣,是來自於比較跟對照,才會顯現出來。

總之,當你記住音樂的時候,你也會記住當下的自己。下次聽,就像在重播過去,你就會覺得好聽了。

第三種,模仿學習

如果你是練習樂器的人,可能就會比較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彈出來的感覺一定會有點不同,你聽是為了要揣摩別人的表現方式。這時你就會很多想像,演奏者A彈的時候,他在想什麼?他在設計什麼?他想引起聽眾什麼心情?但演奏者B為什麼同一個地方,卻彈得比較小聲、或是比較柔和?他到底是想怎樣?

會讚嘆一個藝術家,多半是進入了這個領域。這是你在音樂的世界裡,永遠追尋不完,探索不完、調查不完的東西。

其實,站在藝術品的面前,你就是老大。

最後,柯琳接著講了她的經歷:她說自己有天看到一棵櫻花樹,她突然想起一個過世的好朋友,於是她馬上把這棵櫻花樹畫下來,送給他朋友的兒子。他兒子看到了馬上哭了出來。因為他最近正好夢到爸爸的墳墓上,長出了一棵櫻花樹。

於是他們相信,這是必是亡者捎給家人與朋友的消息。




更多相關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本部落格不需要登錄任何帳號,即可留言,歡迎多加利用。